肤施小镇:谷雨篇
1、愿人间清明
据说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但这个节日已经被丢弃很久了。就名字而言,我当然喜欢清明——多么优雅美丽的两个汉字!也许原本还可以有更好的一种两全其美的结果:节日就过寒食,而节气保留清明。至少在唐朝以前,寒食节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关来历和纪念我就不费口舌了,现在网查方便,只要对什么有兴趣,得,问度娘(不知谁给取了这么一个烂名字)。我是说,如果这个节日保留至今,会挺有意思的。想一想,禁一天的火,停一天的锅炉,吃一天的冷饭,天下大乱!但不妨象征性地过,缩减为一小时或一分钟,也是对懒惰到骨头里的现代人一个提醒。没有火,这个世界将多么寒冷!那个原始的火,几乎是原始人成为智人的决定因素。当第一次用燧石击出火星,第一次钻木取到火种,那一团火苗映红的,是怎样一个脸庞啊!怎样一个昭示未来的眸子啊!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一团真正的野火了,在工厂的锅炉里,在天然气灶台上,在抽烟人的打火机口,那火苗,已经变得温和甚至没有了火红的颜色。人们在追逐着另一种火——成名,火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都燃烧着熊熊的欲望,这个时候,多么需要一个寒食节,来降降温,来败一败人心中的欲火!
从清明节的前两天就开始,在西安的街道上,有人在烧纸,尽管在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大都摆放了焚烧炉,却仍有不少人在地上画个圈,焚烧冥币。我见过那些纸钱,印得花花绿绿,面值都大得惊人。人间在盛行拜金主义,不知道地下是不是能清静一些?这些纸币送到另一个世界,果真都有效,那阴巢地府,都不知通货膨胀到了什么程度!街道上的那一团一团火,没有柴木的气味,也没有柴禾的味道,只有刺鼻熏眼呛人的难闻。清明节烧纸的传统是值得尊重的,但实在不该烧在大街上。我想,倘若逝者果然有灵,也不会跑这么老远领取亲人的馈赠,也不愿看到这样的乌烟瘴气。一滩一滩的纸灰,像一团一团的痰,让城市那些灯火亮丽的高楼显得格外滑稽,像一个衣着光鲜的人头上生了秃斑。清明,多么清澈透明的两个字,与这样的场景简直格格不入!这个时候,还有人能碰见牧童吗?还有一个地方叫杏花村吗?
我的先人都在乡下,如果我要是在城里烧纸,他们肯定没有一个人能找到这条领取钱币的路。我倒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还生活在乡下,也许清贫点,但一定清净许多。在清明节,他们见不到几个送钱的后人,但相信每个人都惦记着他们。如此,也可含笑九泉,喝点农家酒,过过乡下节了。
清明节这一天,我去了眼镜行,我要为自己配一副新眼镜。验光师说,我又近视了一截,也就是说,我对这个世界,看得更加模糊。我承认对光怪陆离的人间我的视力在不断下降,我也越来越看不清人心。那么,我需要一副新眼镜,让我的心底更加清澈一些,让我的视力更加明亮一些,尤其是,让这个混混沌沌的人间更加清明一些!
2、生日哈哈
(一)
昨天是我的生日,今天也是我的生日,这不矛盾,昨天的是阳历,今天的是阴历。我儿子就惯用这点小伎俩,每年可以骗吃两回生日蛋糕。从昨天早上开始,就陆续收到熟人和网友的生日祝福,先是感动,后来纳闷儿,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知道我的生日?往年,移动和建行爱干这个事,那是因为办卡时登记了身份证号,估计后来发现这个并不有助于促销,便不再发送。到网上一看,明白了,原来微博有个“生日动态”会自动发布一条生日消息,QQ有“生日提醒”也会提前告知哪些“好友”即将过生日。但我妈妈只知道一个,那就是今天:农历三月十二,这么多年来,我认定的也就只有这一个。
“生日快乐!”,几十年来,我再没有听到第二种生日祝福语。这是不是一种舶来语呢?如果再标配以蛋糕、蜡烛和英文歌曲,则几乎可以断定了。生日除了快乐就不能是别的了吗?或者就没有更好的了吗?中国古人的生日祝福一定不是这样,一定要比这丰富得多,可惜到近代,西洋文化侵略,一切都追随而去,也便生日快乐起来。起初吹蜡烛、拍手唱生日祝福英文歌、吃蛋糕,大概还很有点罗曼蒂克,但是久了发现了无生趣,甚至有点傻——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没有这个东西,吹蜡烛跟过生日有什么关系呢?生日快乐固然好,但生日就不可以更有意义一点吗?比如爬山、郊游、沉思、看书等等,未必是快乐,但好像都比吃蛋糕的快乐要有纪念意义一些。当然,生日能够快乐也是好的,只是不要是吃蛋糕的快乐。我想,这个流行的生日快乐还会这样千篇一律地传下去,再传几十年应该不用怀疑。
我见过有意思的生日是“抓周”。那是在乡下,孩子满一岁的时候,大人会在孩子面前放各样东西,让孩子去挑选,根据挑选的东西来猜孩子的未来。据说我那时先抓了一支笔,后来便成了书生。其实这不过是个游戏,但这个快乐好像要比吃蛋糕好一些。还有本命年的生日,前一天晚上睡觉前,过生日的人要穿一件红内衣,据说可以避邪。那时我就相信,只要穿上,一年内一切不顺便可逢凶化吉。我的第一个本命年穿的是个鲜红的裤头,我穿着的时候觉得很不自在,我想,男孩子怎么可以穿这么艳丽的女人衣服!但好在没人能看见,如果是个红线衣,就会很害臊。据说十八岁的生日也很有讲究,但我那个年龄过生日时在外地上学,也就错过了生日仪式。在其它的生日里,我最期盼的是可以美餐一顿,小时候家里穷,过生日就是过节日,妈妈准会做最好的饭菜,有肉,有鸡蛋,可以放开吃,过个生日不光快乐,更是身心大大的满足。后来,当我工作,衣食无忧,生日也便蛋糕蜡烛起来,平平淡淡,了无记忆,有时干脆忘了。但我父母在那一天,必然会做一顿好吃的饭菜,喝几杯酒,为我高高兴兴过生日。
我问过妈妈,她说我出生在这一天的午时。这个时辰,正该是阳光明媚。陕北的春天,清明刚过,天清气朗,花树盛开,田里已开始耕作,鸟儿开始歌唱,正是欣欣向荣的好时光。可是那一年偏偏是猪年,对猪来说,这个时节却正是青黄不接,缺吃少喝,日子惨淡,估计常常会饿得觉也睡不好。我常常唯心地胡思乱想:生在春天,可以解释我多愁善感,有点诗情;生在猪年,可以解释我遭遇贫穷困顿,劳劳碌碌,总是失眠。这当然是穿凿附会,生在这个时间的有多少人呢,怎么会都如我这般!我也在想,猪完全也可以在这个时节躺在圈里,一边欣赏美丽的桃花,一边听婉转的莺歌,还可以一边晒着太阳睡大觉嘛!生在什么时间,会和一个人成为什么样子有必然的联系吗?如果真有联系,我倒是非常满足:猪的春天,光听起来就多么美好!
(二)
可是,对于生日,我又能有什么更加美好的祝福呢?比如,“祝寿比南山”怎样?对老人当然可以,如果对年轻人,好像是笑话,即便有人这样祝福我,我也会觉得哭笑不得;那么,“生日吉祥”如何?我看要比“生日快乐”好一些,至少多了一点中国味;不过,我觉得还可以选择“祝福生日”,也许更好一些,涵盖了快乐、吉祥、幸福等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同样简洁质朴,可谓一语情深!
今年这一天,是我四十六岁生日,我一个人在肤施小镇,刚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
凌晨醒来,听见户外有雨声,窃喜,好雨知时节呀,一夜细雨,万物当更加温润。但我并没有很快起床,听雨是美好的享受,尤其是春雨,沙沙沙,步伐轻盈,像落在琴键上美妙。当年孟浩然一觉睡醒来听到的春雨,肯定要比我听到雨大一些,有风声,有落花,就不及这肤施小镇的细雨,轻微细小,只会让花树更加湿润美丽,楚楚动人,而不会让残花落下一地。天亮时,也听到了鸟鸣,但不是处处闻啼鸟,而是零星的,婉转的,像是一唱一和着谈情说爱,又像是赏花者的品头论足。春雨,总让人感到希望,春雨里的小镇,是多么安静动人!
早餐后,我在细雨里走了一圈,碰见一群麻雀,叽叽咕咕,以前它们的叫声是干燥的叽叽喳喳,因为春雨,嗓音湿润了许多;碰见几只灰鸽子,自由自在,在草地上闲庭信步。估计,外来的鸟还在来小镇的路上呢!院子里的花又开了不少,桃花,紫荆,连翘,玉兰,都精神抖擞,果然如我想象的,湿润而生动!那么这中间,有一只鸟知道我的生日吗?有一树花在为我开放吗?
我回到小屋,半躺在床,把被子围上,给背后垫了一个枕头,逢周末,没有人打电话,没有人敲门,刚好可以安静地看书。一本书,我前几日在火车上看了一半,现在刚好可以慢慢把剩下的一半翻完。拥衾读书,窗外是细雨纷纷,花开鸟鸣,也是一种美事。一个上午,我就这样奢侈地度过,中间还打过几个慵懒的哈欠和几个刹那的盹儿。
午睡起来,我就一个人开始喝茶。喝茶也是件美妙的事儿,会让时间慢下来,让心灵安静下来。茶的清香通过鼻翼而进入大脑,通过喉咙而进入身体,整个人都会弥漫在一种清净而淡然的场中,宁心静气,宠辱偕忘。
四十六年过去了,怎么不会有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之感呢!我在想,如果是另一种活法,大概仍然也会有年华虚掷的慨叹。短暂的人,面对永恒的时间,谁不是这样呢!
但总还有让自己满意的吧?也许我该庆幸,毕竟我没有被滚滚的欲望裹挟,成为一个利欲熏心的人。能够安静地做一个书生,是我对自己最大的欣慰。因为阅读和写作,我的世界有多么美好的部分,我的生命有多么美好的期遇。余生,我也只愿这样过下去。
我对自己最大的不满意是,觉得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强大,好像还有很多计较和放不下,有时会生气,有时会悲伤,有时会看不惯别人,有时还会看不惯这个世间,最讨厌又无奈的是,常常失眠。我当然知道这些都属正常,但毕竟不让我满意。
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放下所有烦扰,可以平静地接纳所有的苦难,并且真心地爱这个世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就好像我可以站在某个高处,满含慈悲地看这个碌碌却也美丽的人间。我当然知道我不会成佛,但却可以拥有一颗佛心。如果是那样,我觉得我就强大了,满足了。也许,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但我可以走在去往的路上。
晚上,儿子打电话过来,是视频,他们娘俩已经准备好了蛋糕,并且点亮了蜡烛,祝我生日快乐,呵呵,没办法,还是“生日快乐”。我对着手机,吹“灭”了蜡烛,看着儿子风卷残云地吃蛋糕,心想,“生日快乐”也不错。
是的,我改变主意了,“生日快乐”也不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