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人间清明
据说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但这个节日已经被丢弃很久了。就名字而言,我当然喜欢清明——多么优雅美丽的两个汉字!也许原本还可以有更好的一种两全其美的结果:节日就过寒食,而节气保留清明。至少在唐朝以前,寒食节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关来历和纪念我就不费口舌了,现在网查方便,只要对什么有兴趣,得,问度娘(不知谁给取了这么一个烂名字)。我是说,如果这个节日保留至今,会挺有意思的。想一想,禁一天的火,停一天的锅炉,吃一天的冷饭,天下大乱!但不妨象征性地过,缩减为一小时或一分钟,也是对懒惰到骨头里的现代人一个提醒。没有火,这个世界将多么寒冷!那个原始的火,几乎是原始人成为智人的决定因素。当第一次用燧石击出火星,第一次钻木取到火种,那一团火苗映红的,是怎样一个脸庞啊!怎样一个昭示未来的眸子啊!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一团真正的野火了,在工厂的锅炉里,在天然气灶台上,在抽烟人的打火机口,那火苗,已经变得温和甚至没有了火红的颜色。人们在追逐着另一种火——成名,火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都燃烧着熊熊的欲望,这个时候,多么需要一个寒食节,来降降温,来败一败人心中的欲火!
从清明节的前两天就开始,在西安的街道上,有人在烧纸,尽管在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大都摆放了焚烧炉,却仍有不少人在地上画个圈,焚烧冥币。我见过那些纸钱,印得花花绿绿,面值都大得惊人。人间在盛行拜金主义,不知道地下是不是能清静一些?这些纸币送到另一个世界,果真都有效,那阴巢地府,都不知通货膨胀到了什么程度!街道上的那一团一团火,没有柴木的气味,也没有柴禾的味道,只有刺鼻熏眼呛人的难闻。清明节烧纸的传统是值得尊重的,但实在不该烧在大街上。我想,倘若逝者果然有灵,也不会跑这么老远领取亲人的馈赠,也不愿看到这样的乌烟瘴气。一滩一滩的纸灰,像一团一团的痰,让城市那些灯火亮丽的高楼显得格外滑稽,像一个衣着光鲜的人头上生了秃斑。清明,多么清澈透明的两个字,与这样的场景简直格格不入!这个时候,还有人能碰见牧童吗?还有一个地方叫杏花村吗?
我的先人都在乡下,如果我要是在城里烧纸,他们肯定没有一个人能找到这条领取钱币的路。我倒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还生活在乡下,也许清贫点,但一定清净许多。在清明节,他们见不到几个送钱的后人,但相信每个人都惦记着他们。如此,也可含笑九泉,喝点农家酒,过过乡下节了。
清明节这一天,我去了眼镜行,我要为自己配一副新眼镜。验光师说,我又近视了一截,也就是说,我对这个世界,看得更加模糊。我承认对光怪陆离的人间我的视力在不断下降,我也越来越看不清人心。那么,我需要一副新眼镜,让我的心底更加清澈一些,让我的视力更加明亮一些,尤其是,让这个混混沌沌的人间更加清明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