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差不多有十年了,每到大年三十,我都要用大半天的时间来发短信,甚至大年初一,都不得不再抽出小半天时间。说实话,我对这些千篇一律的祝福已经麻木,甚至有点厌烦短信拜年这件事情,但是我知道我必须去一一回复,并且还要主动给一些人发送祝福。“世情嫌简不嫌虚”,古来如此。如果不这样做,我也许会得罪许多人,并且显得也太没有人情。我猜,不光我对这件事有点厌倦,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在没有更美好的形式出现之前,短信祝福还将会继续这样枯燥无味却又不可或缺地存在下去。
拜年的习俗,在中国应该有几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如果是跟春节一起诞生的话,也有两千多年了,所以,它早已深入到国人的血液中、骨髓里,成为华人共同的精神纽带、情感寄托和增进民族认同感、归属感的文化传承。
最早的拜年据说是对成功躲避了“年”这只怪兽袭击后的相互庆贺。每到除夕,恶兽年就会从河中上岸,袭击村庄,残害人类,人们深受其害、痛恨无比却又束手无策。终于,有人发现这个家伙害怕红色和爆响,于是有了千家万户的红对联和惊天动地的爆竹声。过了除夕的第二天,人们发现,年早已逃之夭夭,而人人都平安无恙,于是相互道喜,过年、春节和拜年的习俗就这样产生了。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杜撰,但一个美好的节日,一种美好的祝福就这样传下来了,成为地球上一个最大民族集体的心跳和暖流。
古时候的拜年是登门当面道贺,拱手抱拳,磕头作揖,表达美好祝福。这种形式即使现在在乡村还有残存呢!我小的时候,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要随着兄长,端着盘子提着酒,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当然要跪地叩头,非常郑重;如果路上碰见亲人或者熟人,要赶紧作揖,送上新年祝福。现在想起来,这样的拜年和祝福真够庄重,而祝福自然真诚深切!后来,大概是因为登门拜年毕竟不方便,且能够拜到的人实在有限,一个小村庄可以,一个小城就做不过来了,于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开始派仆人送“拜匣”——一种装饰美好的盒子,打开盒子,就是主人亲笔书写的祝福卡了。想一想,如果收到这样的祝福,也真的不错,竖写的毛笔字,典雅的问候,新年的美好感觉自然会油然而生了;我如果生活在古代,一定会在春节当天就给我心仪的女人送这样的匣子。拜匣也麻烦,这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于是再做简化:贺年卡就诞生了。以前我以为这是西洋人的发明,现在看来,这个专利应该是我们的祖先。贺年卡真的也不错,当轻轻打开,能看到祝福者的亲笔,能感受到文字的体温;如果贺年卡是主人亲自制作的,那种美好又会多了一层。“云中谁寄锦书来”,过年的时候,谁没有过这么一份期盼呢?就是现在,我也特别愿意给我尊重的人郑重地寄一份这样的贺卡,可是,这会显得多么迂腐,并且还有邮差干这样的事吗?
典雅的拜年形式在经历几千年后终于彻底地改头换面了,但于我来说,它的美好也基本结束了。自从电子产物问世,拜年就全变了。起先是电话,号码一拨,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寒暄几句,问候两声,还算凑合,最起码声音是真的;接着是传呼机,一个方寸大小的小疙瘩,通过电台小姐,把祝福传送到千人百面千里万里。一到过年,BB声不断,一串移动的文字就算是拜年。其实,不论你想好多么美丽的祝福话语,都会被变成千篇一律的文字——电台小姐那一天要接多少个电话,根本忙不过来按照你的文字一一敲击键盘——能做到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通用的文字挂在你的名字后面发出去罢了,这还算幸运,张冠李戴的情况则常常发生,有时会莫名其妙,有时让人哭笑不得。据说,BB机是养牛场牛脖子上的通知器,被用来拜年,也算牛。再后来,就是手机了。说实话,手机比传呼机还是要好一些,怎么说总算能忠实你的原意。开始的一两年,还觉得有点意思,每逢年节,叮咚不断,每年下来,都会有那么几个经典有趣的祝福语被大家流传。但是很快,人们江郎才尽,再写不出祝福的新意,并且对这种拜年形式也没了新鲜感,于是,变成流俗而便捷的祝福。想不出祝福语,到网上抄一条,到处都是;想发给许多人,没问题,选择群发,多少人都行。得!一拉就响,瞬间就到,谁过年不收到几百条乏味的短信呢!看那内容,只是把十二属相变一下,加几个表情包,祝福语则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味同嚼蜡。也有人想玩点新意,用微博、用微信,用QQ,甚至发一段视频,但是,感觉其实都差不多:没劲!我琢磨其中的原因,大概主要是要拜年的人太多了,领导、同事、亲朋好友,怎么说也有百人,被问候一百遍,你说烦不烦?还有,祝福的内容也没意思,印刷体,感受不到体温;花里胡哨的文字和表情包,体味不到真情。这样,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一个礼仪一声问候罢了。但是,不问候又不行,人家祝福你你总不至于不礼尚往来吧?那不是活得没人味了吗?更何况,谁没有真正想感谢的人,真正想祝福的亲友?于是,也就随大流吧。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必须手写,绝不群发,这是我的迂腐,也是我的操守,费时间就费吧,我想,在岁末年初,一声问候,即便简单,但毕竟温暖。假如过年一条短信祝福也没有,那做人是不是太失败、活在这个世上是不是太可怜了?我只能对我自己说,我祝福的人,我是真心想祝福!
现在,最流行的是红包拜年。抢红包,形式上有点意思,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果打开红包,是精致的文字,那也不失为美好;但可惜的是,打开红包后,是区区的百十元钱!由一个国家级媒体调动上亿人做这件事更让人匪夷所思,在一个传承千年的最重要的节日里,数以亿计的小民抱着手机抢红包、碰运气,不有点滑稽和可怜吗?人们的精神世界已经如此浅薄,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春节原本是敦厚隆重的,春节的拜年,原本也是深情厚重的,但现在,一切变成了轻飘飘的游戏!
年前,我回到我满目苍黄的故乡,来到一座座荒草丛生的坟前,跪下来,敬重地烧纸,祭奠,恭恭敬敬地磕头,我这是给我的先人拜年。我想,如果活人之间的拜年已然轻薄,让我郑重地给故去的人拜个年吧!完了,我给这里的群山庄严叩首,故乡,也给您拜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