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须志哀》
开会,遇见一个老帅哥,多日不见,像换了一个人。帅哥于他,绝不是流俗的泛称,而是确指美男子。但这次见他,发现竟蓄起了胡子,长长的,黑乎乎的,爬得满腮满唇,一下子就觉得老气,甚至有点颓废。因为是熟人,我就握手寒暄,开他的玩笑,说他留胡子是犯了错,给老婆表决心呢云云,对方并不反唇相讥,跟着呵呵。这时发现旁边另一位熟人不断给我使眼色,我不明就里,以为他真的和老婆闹别扭了,赶快改口说其实留胡须看上去更酷之类。他看出我的尴尬,就说白了:父亲去世了,按风俗要留须三个月。我当即羞愧,赶快道歉。亲人去世,我知道要在衣袖上佩戴“孝”字,但确实不知道还有这个讲究。嘴多,说了不该说的话,内疚了好长时间,会也没开好。
开玩笑要慎重,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每个人都慎重了,就没什么玩笑可开,生活也便少了乐趣。好在帅哥并没有生我的气,倒也罢了,如果他当时和我翻脸,我会多么自责和后悔!我想,玩笑还是应该毫无芥蒂去开,这是友好的表示,分寸尽量要适度,开错玩笑一定是小概率事件,如果碰上,也不要懊丧,善意和恶意一定可以辨别清楚,善意的错误谁不会原谅呢!
中国之大,纪念离世亲人的方式也许很多,无论何种方式,一定都是悠久岁月的积淀、古老文化的传承,都是让人温暖的风俗。古人要守丧三年,现在看来,时间实在有点太长,但今人的草草,难道不让人寒心?一叠冥国的大面额纸票,放在十字路口一烧,基本就完成了对先人的纪念。厚葬,也许不宜提倡,付之一炬就不算粗暴?繁文缛节的确让人厌烦,但坟头上的一束鲜花就文明了?就深切地表达哀思了?我觉得一切的简单草率都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只重视活,不重视死,所谓“不知生,焉知死?”,但这话难道不可以反过来说?其实,不知死,也基本就是赖活着。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乃是因为对生命的痛彻肺腑的怜悯和无比至上的珍重。
蓄须三月,也许算不得一种好方式,但让自己面目全非,毕竟还会永生难忘,比起一朵轻巧的鲜花,还是厚重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