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小镇读书(10)

(2011-09-08 07:52:37)
标签:

帕斯卡尔

赞美

宋体

达摩克利斯之剑

思想录

杂谈

分类: 信笔游

吹响生命的芦笛

——帕斯卡尔: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饱含激情地赞道:“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翁把人从教会的捆绑中解放出来,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赞美真是过了头。人类的骄傲自满已使自己的表现可以用莎士比亚所有赞美的反义词来形容,如果还洋洋自得、目空一切地认为自己是宇宙精华,还恣意妄为、涂炭生灵,不与万物平等为友,昂首挺胸做灵长、当老大的话,必当四面楚歌、八面受敌、死得难看!

在对人肯定和赞美的言词中,我最喜欢帕斯卡尔的表述: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这样的表述一点也不张扬,丝毫也不狂妄,富有美感,彰显生命高洁的境界,又包含着对人的深刻洞悉。

帕斯卡尔认为,是“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的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不仅如此,“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帕斯卡尔对人的赞美,没有丝毫把人置于宇宙中心、万物灵长的意思。面对茫茫宇宙,他一边深感“这些无限的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一边又胸怀寰宇,惊叹人的思想无与伦比。他自己39岁的生命如速燃的星辰,放射着人的高贵和光华,留下数学、物理、哲学、文学多个领域天才的贡献,他的煌煌巨著《思想录》,跨越时空,永远闪耀着一棵金黄的芦苇的光芒。

帕斯卡尔赞美人因思想而伟大,但更加洞悉人的脆弱。他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人的脆弱不仅表现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更表现在理智的脆弱。他更早、比更多的人看到了理智的局限,他认为,理智不能穷尽所有的问题,“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承认有无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智之外的;假如它没有能达到认识这一点,那它就只能是脆弱的”。近代以来,人类在科学、理性的帮助下,使人的生存和地球的面貌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由此觉得科学万能、理性万能。人类以此为武器不断“征服自然”,至今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心灵生活却在萎缩,人越来越沦为一架欲望的机器。科学解放蒙昧,理性构建美好,但理智并非能穷尽所有问题,比如,理智能回答人有灵魂吗?世界是被谁创造的?……据此,帕斯卡尔提出“几何学精神”和“敏感性精神”的概念,前者代表逻辑推理,后者则指心灵的直觉;前者适应于科学,后者则属信仰。倘若我们不光以“几何学精神”认识自然,也以“敏感性精神”感悟自然,就会感到大自然是多么神奇的造化,万物是多么伟大的生命奇迹。如此,我们就会心生敬畏和感恩,人的世间之旅将变得多么美好!

人的脆弱还表现在,“人性并不是永远前进的,它是有进有退的”,“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世间,每年每月,每分每秒,多少假丑恶都在光天化日之下以真善美的名义堂而皇之地进行着!谁愿意洞悉自己内心的恶?谁愿意承认自己内心潜藏的阴暗?谁愿意虔诚、斩钉截铁地与自己的邪恶作战?有多少罪恶在借着美好的名义公然上演、大行其道!还有,谁能破解命运的密码?高悬在人头顶上的命运,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长使英雄扼腕,豪杰浩叹,庶人血泪沾巾。和命运抗争的俄狄浦斯多么像天使,但终于落进命运的陷阱,杀父娶母的他难道不也像禽兽?这些都是人的真实的境遇!

帕斯卡尔赞美人的伟大,又洞悉人的脆弱,深明人在宇宙中的处境,由此从肺腑里发出感叹:“我要同等地既谴责那些一味地赞美人类的人,也谴责那些一味地谴责人类的人,还要谴责那些一味地自寻其乐的人;我只能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着的人”。他灼热的文字像硫酸一样蚀人内心、留下烙印,让一切与他心灵感应的人既为人的处境哭泣,又满怀着爱和信仰去追求。

人的伟大在于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然而,思想从哪里来?使人高贵的思想为什么有的崇高而有的肮脏?“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的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的卑贱啊!”对此,帕斯卡尔也陷入困境,以为“再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事了”。于是他想到,主宰人世的审判官,他的精神也不是独立得可以不受自己周围发出的最微小的噪音所干扰,甚至,一只苍蝇在他耳边的嗡嗡,也会阻碍他的理智。帕斯卡尔无奈地说,“这里是一位恶作剧的上帝啊!”如何才能获得思想?“偶然的机会引起了思想,偶然的机会也勾销了思想;根本没有可以保留思想或者获得思想的办法。”帕斯卡尔自己的《思想录》也是瞬间的火花爆发、断断续续写下的。思想从哪里来,又如何获得?没人能说清楚,这毋宁说也是人的脆弱。而最令帕斯卡尔惊讶的是“每个人都不惊讶于自己的脆弱”,“每个人都确凿地知道理性和正义在哪里,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一次不受骗”,“他们却相信那是他们自己的过错,而不是他们永远自诩有办法的错”。帕斯卡尔最后把我们带向上帝。在无神论看来,这无疑又是愚昧和歧途。但如果我们足够真诚,当面对人心广袤的“脆弱”时,谁又能指出一条光明坦途?

让我还是更现实些吧,即便我们对帕斯卡尔的上帝不屑一顾,也应看到他指出的人的“脆弱”。做一颗芦苇,难免有时被风压伤,然而,一定不能忘记有时也要抬起头颅,仰望蓝天,仰望星辰;一定要在大地春夏秋冬的岁月里,吹响生命的芦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终南学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