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看《论语》(166-168)
(2011-01-16 08:41:32)
标签:
上帝夫子怪力乱神行骗天下文化 |
分类: 信笔游 |
16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世上有没有天才,我想是有的。上帝偏爱一些人,或想给人群树个榜样,便让一些人出类拔萃。但上帝又会觉得这样做不算妥帖,于是在开启一扇门的同时,又会关闭另一扇门。多少人间的天才都没能逃出这个法则,贝多芬失聪,拜伦跛足,荷马目盲,梵高发疯……卓越的人要么残疾,要么命运多舛。那么,夫子算是幸运者,他如此大智,但除了长相丑了一点,其它都算不错;颠沛流离固然困窘,但弟子三千也够排场的了。死命追随者也不下十人,做人如此,夫复何求?最起码没有被犹大出卖,被钉在十字架上;也没有像苏格拉底,被赐一碗毒酒。尽管人间有天才,但天才一定会说,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夫子说他非生而知之,这点估计不算谦虚。先知据说有,但夫子不像。夫子说,他是好古,勤奋求学而得到知识和智慧。自然不错,求学者岂不好古?向前人学习,在前人的肩膀上站立,这样的道理由夫子说出有点乏味,然而由平庸的人说出,又有点矫情。那么,就听夫子一言,如果不相信自己生而知之,就好古以求吧。)
167、子不语怪、力、乱、神。
(夫子不谈怪异、强力、悖乱、鬼神,乃是说夫子重常识、讲德行、求常理、行人本。没错,夫子是一个理性主义、人本主义者,不是神神道道、胡乱怪异地唬人的人,这么说其实并未低估夫子,就是在今天,还有多少人以学者的名义怪力乱神,伪学术、伪善,行骗天下。便想,伟大果然寓于平凡之中。又想,也总得有一些人得研究怪力乱神,果然成了学者,未免也是贡献。只是不要伪装起来,神乎其神,不像人,更像鬼。)
16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一段著名的论语,因选于中学课本而为国人所熟知。想必一定也教诲了许多人,向身边的人学习,比自己强的人或者比自己某些方面强的人比比皆是,且就在身边,因此任何的骄傲自满都是可笑的。虚心师法于身边的人,也引身边人不善的行为为鉴,从善弃恶,则做到了不断的自我完善。夫子的这个教诲鲜有人不同意或者不受益,然而,夫子为什么要说三人行呢,难道两人就不可以吗?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有某个闪光点,任何人不可能混蛋地一无是处,从理论上讲,总有可学之处。夫子是不是觉得,当两个人的时候,你就没办法比较得那么清楚,但三个人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另外两个人作为比较,从而取其善者而从之;也因此夫子所说的“行”,可以推广到陌生人,而不一定非要是身边的熟人。只要和另外两个人遇到一起,就可以观察、判断两人的优劣,从而择其中的善者之善而学,对照不善者的不善而返诸自身,引以为戒。圣人的话果然不同凡响,经得住推敲。那么,记住夫子的话,去生活中师法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