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看《论语》(27-28)
(2010-08-12 07:49:10)
标签:
《论语》镜片通才君子文化 |
分类: 信笔游 |
2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做过最多的“温故”是考前复习,那差不多是对记忆的强化,不断捡拾模糊的知识。我揣测绝大多数人的温习也是如此,而这样的温习何以能知新?如今的教育还在做着这样填鸭式的灌输,无疑会装满一脑子知识,但人不过是一个胃口好的器物罢了。夫子何言温故可知新?不断地温故,乃是不断地反刍、琢磨,入脑入心?由此,有了思考的能力,有了从故中知新的本领?我想大抵是这样。有了心得,有了感悟,便可达于新境。这样的人,不错,可为师也。我们看到,有的人钻到故纸堆,徒增加了眼镜的厚度;有的人却从历史中总结出了指导前进的方向和方法。以史为鉴,放眼未来,这是最好的温故知新,但很多人更习惯好了伤疤忘了痛。诚然,对历史的遗忘是背叛,但人若没有这样的健忘便总会活在旧有的阴影里。温故不应只是史学家的事情,那些我们所历经过的,正可以铺在前行的路上、奠基我们前行的脚步。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也如此。温故,乃为了走向更新!)
28、子曰:“君子不器”
(我看夫子也就在解道、授业这方面专业,大师算得上,未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通才。中国少综合性大人才,难道就不少专业人才?江湖上的狗皮膏药包治百病,但你信吗?为学时应广开视界,博学多才,触类旁通;为职时不妨专注于一方面,做精做强,当名副其实的专家。通才乃天生,不可多得;专才却可努力,人人可成。我看,君子可不器,亦可器。审度自己,若聪慧有加,自当吸纳万物,而成大器;若才力不逮,不妨扑下身子,把小事做实,也算成器。非要做君子而睥睨器,包谷搬了一怀,却一个也抱不住,最后倒是不器,但只怕什么也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