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光与影 |
狐狸的名声是非常不好的,它的狡猾奸诈使我甚至厌恶穿狐裘的人。然而,据说狐狸临死前头朝着故乡的方向,我不由肃然起敬。
故乡,大概是每个人心灵的最后指向。这一点狐狸尚且知道,人却未必。对故乡的眷恋应理解为一种感恩:那是一个人生命来源的地方,也多是生命的归宿。
落叶归根!那是一种深深的感恩,是生命感恩的最高级形式!从泥土中吸取养料,经历阳光雨露、雨雪风霜,在生命结束时回到土地的怀抱,化作泥土。我因此热爱落叶,热爱它在树上迎风歌唱、沐浴蓝天、为鸟儿作巢,也冒严寒、斗酷暑、经风雨的一生,更热爱它那颗感恩的心!
而时下,感恩是多么地缺失!
在网上,不止一次看到对父母粗暴殴打直至杀害的消息,这肯定是极端的个案。但对父母的疏离,不敬、不孝的现象似乎正在快速地增多,这可以从更多的老人被送进敬老院,更多的老人流落到街头得到印证。一方面,我们呼吁并且正在加速建立着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人情的淡薄又多么让人悲凉啊!一个连父母都不知报恩的人很难想象对其他人知恩图报。
现在,“感恩”似乎更以这样的方式普遍存在着:每逢佳节,手提大包小包,怀揣红包礼包,忐忑却又义无反顾地走在“感恩”的路上,当然敲得更多的是领导的门而不是父母、亲人的家门。
交通肇事者十有八九都飞速逃逸,好心人把伤得奄奄一息的人送往医院,待醒时却一口咬定肇事者就是这个好心人,这样“农夫与蛇”的故事在生活中再不是寓言。现在人们精明地再不可能去做 东郭先生,不论多么伪善或者诚恳的“狼”都见鬼去吧,关我屁事!
正是如此,感恩成了一种稀有的美德。
感恩其实不是非要明确地做出什么,更多地是一种心情。小时候,我家境贫寒,上学时乡邻曾把角币、山核桃、梨子塞进我的口袋,这让我永远获得了感恩的心情,一生都不会卸去。我甚至无法记清是谁将汗渍的钱塞给我,但我知道,我的心永远不能背叛。对底层的人,我会永怀爱意、善意。——这大概就是我的“感恩”吧。
现在,人们对土地、对大自然的感恩就更让人心寒了。掠夺、戕害,不正是以“发展”的名义疯狂地进行着吗?应该说有不少人懂得了善待或者尊重,但远远不够。仔细想想,我们呼吸的空气来自哪里?供我们活下来的粮食来自哪里?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能离开养育我们的大自然?如果人类不懂得感恩自然,最后不光是人心的沙漠化,更主要的是将完全地丧失家园。
我们也许不想做犹大,那个出卖耶稣的人,但我们却不能放逐心灵的感恩——像甘露一样滋润心灵的美德;我们也许不能做到像狐狸一样在死时都铭记着故乡的恩泽,却可以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因为感恩,世界也许不再坚硬;因为感恩,生命也许不再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