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放之十三:朋友是两个月亮

(2008-01-28 08:15:44)
标签:

文化

分类: 光与影
 
 
朋友是两个月亮

 

 

常常会看到歌星们出场时扬起右臂招手,高呼“朋友们,你们好吗?”之类,每每这个时候,我就觉得轻佻:他们认识谁啊,怎么就成“朋友”了?也常常会被问道:朋友,到**的路怎么走?或者被夸:“够朋友!”。

这样的“朋友”未免太廉价了。我理解这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态度,不可当真。但这样的表述久而成风、成惯例,是否会使“朋友”显得无足轻重?是否最终会改变朋友的性质?

有一天,我总算听到一位女歌星深情地感叹:千里难寻是朋友。尤其是听到臧天朔以沙哑、沧桑的嗓音唱道:“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到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如果你正经历不幸,请你告诉我”,心怦然而动。这似乎正是我心中朋友的概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伊甸园走出后,我们都是孤单的人,情味相投,相识而友,应是每个人的呼唤;患难相助,呼朋引伴,应是每个人的需求。于是结下情谊,于是成为朋友。

但这种情势似乎正在泛滥:一朝相识,便作朋友正在成为许多人的机智选择。大概都明白了“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收集名片一沓,储存手机号码几百个,“四海之内皆兄弟”,走到哪里,总有人接应,便感觉良好、风光无限。然而,我很怀疑这样的“朋友”,因为他们尊崇的是“趋利”的游戏规则,至于情谊,也许稀薄的很呢!

更有一些“朋友”者,其实是“利益同盟”。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走在一起,戮力同心。然而,一旦利益到手便反目成仇,反击一戈,相互残杀;或者一旦目标受挫,便树倒猢狲散,各打算盘,各奔东西。他们心中想的其实只是自己,“朋友”只是实现自我欲望的一个载体而已。

“桃源三结义”的刘关张,情谊笃深,生死相许,似乎够朋友。其实岂止是朋友,而是兄弟。但我总觉得这是另一种不健康的“同盟”,他们还是以捍卫小集体利益为出发点的。尽管他们三人之间情谊真切,但他们成为朋友的动机是结成一个强大个体(三合一),以抵御外界,共谋天下的。这样自然牵一而动全部,谁若侵犯其中之一,便等于同时侵犯了三个人。这种以“义”而“拜把子”的朋友,实在说不上有多么美好,让我不由得想到小人之交。其贻害在中国更是无以复加。

我还是认同鲁迅的说法:人生有一知己足矣。真的朋友,是自己的知心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真的朋友,是在你成功、幸福时默默祝福乃至泼凉水说出逆耳忠言的人,是在你失落、遭受不幸时义无反顾、不计回报、全身心帮助你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靠近、什么时候离开。是的,相互的交往也许淡如白水,但高山流水、心心相印,坦诚相见、相互砥砺。朋友便是甘泉、是岸、是良药、是温暖,是无可替代的坚强力量。真的朋友,是心和心的裸露,情与情的碰撞,是人生荒原上心和心呼唤后的以诚相见、肝胆相照!

朋友应是独立的,就像舒婷的橡树,“根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朋友是两个独立的月亮,并肩同立,相互照亮。再亲密的朋友也不要丧失自己。

时间考验真心朋友。真的朋友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情愈深,意弥笃,像美酒愈酿愈醇。时间会淘洗友谊中不纯的杂质,而使朋友更加纯洁,使友谊更加珍贵。

当心朋友的背叛!就像出卖耶稣的犹大,出卖朋友的人首先出卖了良心。敢于出卖良心的人则什么都敢于出卖。朋友的背叛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创伤,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你,尤其是知道你的弱点,便会带来致命的打击。但我把它看作一种厄运,如果一开始就设防,又何谈朋友?朋友最核心的本质是理解、忠诚、真诚、信任。因此,选定鲁迅说的“一个知己”吧,如果对他也不能袒露灵魂,就只能怪自己可怜了。

也要当心伪装的朋友。比如美国也把我们当朋友(战略合作伙伴),但一边称我们朋友一边把五枚导弹扔进我们的大使馆。

朋友的路有时很长,就像我们和日本。总说着一衣带水,人民要永世友好,但谁都清楚,心和心的距离有多远。一个任何一个人也是,需要不断地碰撞、选择,直到理解、友好。就是成为朋友后也要不断地推进友谊。人其实也是一个宇宙,宇宙的生命在于运动,没有一劳永逸的友谊。

是的,让朋友各自橡树一样站立,让心灵的电波穿过紧握的双手。朋友,你在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