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本山大叔的《不差钱》可以说是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了,除了大家的认同以外,"屁精"这个词恐怕是目前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了。
我仔细看了李银河让本山大叔道歉的言论,程青松的《尊重同性恋就是尊重自己》一文,以及《不差钱》编剧:感谢李银河给我上同志课这篇文章,感到很有兴趣,李银河老师发表言论颇有搏出位的嫌疑,程青松的言论颇有让大家更加注意同性恋群体的意思。当然,他自己就是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者。
为此,我特意搜集了一些关于同性恋方面的资料来看:
百度里是这样解释的: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对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称为同性恋者。
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自疾病分类系统去除。对于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同性恋并不单单指的是性取向问题,很多出于好奇,被迫等原因与同性发生性关系的人并不是同性恋。
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在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不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中国大陆社会的一个进步。
历史上的同性恋名人也很多,汉武帝和李延年、汉文帝和邓通、汉哀帝和董贤、看来汉朝的皇帝很好这一口(笑)
明清以来最出名同性恋大概就是乾隆和和珅:打开电视,只有一有和珅的古装剧,便能看到扮演者g.wang的大肚子和大脸盘,实际上这实在不附和和珅的真实形象。历史上的和珅长得俊美,传说极像乾隆曾经暗恋过的父亲雍正的一名爱妃。于是,很自然的,和珅受到了乾隆皇帝额外的“宠爱”。
胤礽和某男性:说起胤礽,大家都挺陌生,但索隐派红学家说他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原型,这您就该知道了吧。胤礽是康熙的废太子,一个标准的同性恋,他搞同性恋的范围极广,从皇宫里的厨师,到身边的小厮,甚至还有茶铺里的伙计,叔伯兄弟等等。果真有贾宝玉不分职业贵贱的作风。不过后来他的同性风流史实在过分,惹毛了康熙,彻底废黜了他!据说,后来他成了精神病,终生过得不如意。
看了好多资料,我要说的是,虽然不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中国大陆社会的一个进步。但我要说的是,同性恋们有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和空间,但大可不必跳出来说要求尊重,尊重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不要把方言里的话与同性恋的专属名词硬往一起凑,这样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多,得不偿失,大众最认可的是,哪些人真正能给人民大众带来真正的快乐!程青松先生说中国同性恋有三千万,但这在茫茫人海中只是一小部分,既不是潮流,也不是主题,中国五千年的传统,异性交往才是最根本的基础!
所以说,时代发展到今天,大家默认同性恋群体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尊重,漠视产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你不能要求社会都去关心、关注同性恋们,同性恋,在当今社会,它还是一个边缘话题,同性恋如果成为社会的主题,大家说,社会会正常吗?
因此,同性恋们,你们有自己生活的圈子,就像新时代的围城,你不出来,大多数人也不想进去,适度沉默才是最合理的生存方式,大可不必跳出来高声呐喊,把自己的隐私抖落的所有人都知道,沉默才是金。
最后,我要说的是,同性恋最需要思考的是,你能给社会、后世留下更有价值的东西,从中国历史上的郑板桥、袁枚到国外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多看看他们给后世留下的惊世之作,你就会明白更多,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上是有感而发,不周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