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看了韩寒的博客,又欣赏了他最近的“大作”,本来要说些什麽的,刚出来在首页又“拜读”到李碧华的“大作”,在谈李白的智商问题,读完以后发现她和韩寒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比喻:外强中空。本来要谈韩寒的,既然李碧华女士先跳了出来,我就先说说她吧。
首先,对于李碧华女士犯下这样的错误深表遗憾:我所知的李碧华擅长写情,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情的执著追求,并融入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意蕴,所以她书中的人物独具一格,故事别出心裁、瑰奇诡异、雅俗共赏,为她赢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
但这篇《“磨针”的疑惑》敢问李女士你是在“瑰奇诡异”的心情下写出的吗?我看不是什麽好心情下写出的,因为以你的文化修养,断不应写出这样的文章,真是符合你别出心裁的特点,真会“忽悠”;
其次,你的出发点不太正常,传统美德故事旨在激励民族的上进心,培养民族的优良内涵秉性,历史上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哪一个是真实的呢?五千年来为什麽没有人去计较真假?因为创造故事和听故事的人都深刻理解故事赋予的人生意义,反倒是故事的真假本身已经不重要了。而你为何抓住“铁杵磨成针”的典故不放呢?还说老奶奶是弱智示范,是在演戏,你以为老奶奶也会像现代人一样来做秀吗?还以此反衬李白的智商不高,你忘了吧?你的名字也叫过李白。。。
再有,你说“人生苦短,寻乐为上,别浪费时间精神去干无聊勾当!”我看,你正在进行无聊的勾当,华夏渊源不息的文化历史长河,有大智者宛若银河灿烂,他们创造故事和智慧的境界恐怕这辈子李女士也体会不到了,也难怪,人无完人,李女士大概在这方面是弱项吧!正如你说过的“从来没有刻意怎么写,所有的景象、联想,见到什么,想到什么,都是在下笔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出来的。”这本于创作方面是很好的,但你忘了,水满则溢,你今天信口开河,出了丑也怨不得他人。
最后,我要劝李女士两句,在诗仙面前还是要谦虚一些,他的智商如何,历史早有公断,李白在近花甲之年赋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如果不是当年从铁杵磨成针悟出人生真谛,一位六旬老人能在被流放之际还吟诵出这等绝句吗?我看李白的诗句至少还能流传上千年,不知李女士的书50年后读的人还有多少?望三思!
以上拙见,如有不敬之处,请见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