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轶事 |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大臣叫甘茂,因遭奸臣陷害,不得已逃往齐国。
当甘茂逃出秦国的边境函谷关时,正好遇到当时很有名的纵横家苏代。苏代问甘茂要到哪里去,甘茂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借光”的故事:
据说,在一条江边住着许多人家,每天晚上,各家的姑娘们各自带着点灯的油聚在一起 把油倒进一盏大灯里,一起在灯下做针线活。而有一个姑娘家里很穷,出不起灯油。所以,其他姑娘就讨厌她,准备把她赶走。穷人家的姑娘却对大家说:“我确实不能拿灯油来,可是,如果每天我早早地赶到这里,大家回家时我晚点走,替大家打扫打扫屋子,安置一下桌凳,这样对你们会有好处的,你们为什么还吝惜这照在四周墙上的一点余光呢?如果借点光给我,我同你们一起做针线,这样对你们也不会有任何妨碍的。”姑娘们觉得她说的话很有道理,就把她留下了。
苏代听了甘茂的这个故事后,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他们俩一齐去了齐国,苏代在齐王面前竭力推荐甘茂,于是齐王拜甘茂为上卿。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借光”一词,就是从这个故事里来的,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染指
人们用“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春秋时期,有一天,公子宋和子家去见郑灵公。将进宫门公子宋忽然停住脚步,抬起右手,笑眯眯地对子家说:“你看!
子家莫名其妙地看着公子宋的手,只见他的食指一动一动的,不禁摇了摇头,也伸出自己的右手,却了动食指,说:“这谁不会!”公子宋哈哈大笑,说:“你以为是我让食指抖动的吗?
不!这是它自己在动。不信你再仔细看看!”子家认真地观察了一会儿,再动了动自己的食指。果然,公子宋的食指的抖动与自己食指抖动的状态不一样。公子宋得意地晃着脑袋说:“看样子,今天有好吃的在等我们哪!以往每当我这食指动起来以后,总能尝到新奇的美味!
子家将信将疑。两人进宫,发现厨子正在把一只已经煮熟了的甲鱼切成块儿。这只甲鱼特别大,是一个楚国人进献给郑灵公的。郑灵公见这只甲鱼很大,可以分给好多人吃,决定把它分赐给大夫们尝尝、子家忍不住朝公子宋翘了翘大拇指。公子宋笑着晃起了脑袋。郑灵公见这两人这么没规矩,不禁皱了皱眉头,问:“你们在笑什么?”子家就把刚才宫门外的情况讲了一遍,郑灵公听了,含含糊糊地说了句:“喔,真有这么灵验?”便不再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大夫们到齐了。那只已经切成块儿的大甲鱼入在鼎(当时用来煮食物的青铜炊具)内由厨子装进盆子,先给郑灵公,然后给各位大夫。郑灵公先尝了一口,称赞道:“味道不错!”示意大家一起吃。大家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但是,公子宋却呆呆地坐着。原来,他面前的桌案上什么也没有。
显然,这是郑灵公安排好的。公子宋窘迫不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看着郑灵公,郑灵公正吃得很香,一边和大夫们说笑,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他又看看子家,见子家也吃得起劲,一边还朝他扮鬼脸。公子宋再也忍不住了,忽地站起来,走到大鼎面前,伸出指头往里蘸了一下,尝了尝味道,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