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070301318507053678.jpg
久居德国,充分体会到当地崇尚工匠(handwerker)远超过崇尚学历。在这儿,希望子女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多过希望孩子能获得高学位的家庭。一方面这显示出德国人的稳重务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整个社会重视动手能力。在这儿,知道哪位有身份人士的亲属只是一位工匠师傅,您可别大惊小怪。
我朋友所在的城市,有一处著名旅游地——迈瑙岛(Island Mainau)。岛主贵为伯爵,乃当今瑞典国王的叔叔,当年放弃继承王位,与平民女子结婚,来到本地落户。去年老头90高龄仙逝,留下价值连城的产业由其30岁女儿掌管。某日我读报纸,才知道年轻女伯爵是一位学过制帽手艺的师傅,其夫出自德国贵族,同样不过是一位侍花弄草的“匠人”,而并非“高级农艺师”之类的业界精英。
因社会推崇且易自立门户,当地不少人都想入行工匠职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德国各种行会应运而生,并立下繁琐行规的高门槛。一方面为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为控制从业人数防止恶性竞争。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德国无一技之长者常以做清洁谋生,其中脑袋灵的,就开个公司雇人干。后来经济不景气,越来越多的人挤上这条道。多年前,清洁公司的老板们联合起来向工商行会施压,要求今后无“文凭”者不许开公司。后来居然获准实施。条例一出台,不少人觉得荒唐可笑,我也好奇这“清洁匠文凭”到底怎么拿?一天忍不住向办公室的清洁工打听,才知道要拿这“文凭”,非得到清洁卫生公司专业培训3年,除学习哪些污物应用什么清洁剂外,还要了解许多环保知识,比如哪些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哪些需用专门容器回收等等。
多年来,无论耳闻目睹还是亲身感受,德国工匠重质量绝非虚传。可是,万物皆有两面。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一旦涉及“埋单”,不少工匠也会招数频出。与之打交道若没有留个心眼捏紧真凭实据,必定吃亏无疑。这一切源于我朋友近来破土建房的经历。
我朋友买地建房的申请终于获得批准,雇了工匠破土动工。开工伊始,就有朋友叮嘱,每天要认真写好建筑日记,最好能用数码相机拍下当天的施工情况。虽不以为然,朋友还是遵嘱记记写写,没想到它们后来真发挥了作用。
房屋封顶完成内墙磨整后,有次查看,我朋友发现屋顶与内墙接缝处张开了小缝,立即约建筑设计师克莱默先生探讨原因。经检查是墙面施工问题,便要求负责墙面的施工队老板格莱尔先生返工。没想他竟然推脱说,这是屋顶施工单位的责任。理由是内墙整理在先,屋顶施工在后,谁做最后工序,谁就应该把墙壁与屋顶割开并填充弹性物,以便不同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移位时,不发生裂口现象。尽管我们与格莱尔亲自到现场观察,但他依然咬定与己无关,同时又表示,鉴于已有裂口,他乐意帮助解决,但我朋友得承担额外费用。多次交涉未果,克莱默告诉我朋友,要弄清责任必须先找到谁是最后施工者的证据。
听他点拨,我朋友想起他的“照片日记”。于是反复查看,终于从两千张照片里发现两张足以证明施工顺序的照片。一亮出来,格莱尔不得不收起委屈模样,同意免费返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