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精神斗士

标签:
鲁迅梵高精神偶遇斗士强者文化 |
分类: 爱情很痴 |
倔强的精神斗士
鲁迅同梵高,站在自己开拓的道路上行走,寻找心灵深处的一种精神重生。曾经渐行渐远,思想的窗口掩盖不住,强烈的日光刺痛,可是总会你会再次看见凤凰涅盘的缩影。抬头远望,生命的火焰依旧在燃烧,而他们像生命苦难的斗士,倔强的行走了曲折的道路上,时而微笑,时而沉默。
——题记
我不知道是否会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想王国维的这句话用于鲁迅并不为过,从他弃医从文的那天起或许就没有想过再回头,做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准备。
鲁迅俨然成为了文学的斗士,在他的骨子里滋养着一种叫做“斗志”的品质。深邃的的眼神,不乏激情与理智,他清晰的看到了所处的时代脉络,最为清晰的是眼中沙般的“杂质”。鲁迅先生视之为不可饶恕的敌人。“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鲁迅选择了一条革命的道路,注定面对一堵堵黑暗的墙,敌人必然对鲁迅产生憎恨。“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带着这样的执着公然与敌人进行战斗;“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从来都是理智的战士,他向往光明,同时预测到了黑暗;“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就是鲁迅的精神宣言,不甘沉默,无所畏惧,不失信仰。
鲁迅谱写了关于他所生活时代的精神面貌,好像在黑暗的夜空下漂浮的沉寂而富有力量的音符,似乎微不足道,却深深的透入心底,化作一种信仰和准则。“民族魂”,鲁迅作为精神的斗士不,知不觉得担任起了振兴民族精神的负担。
梵高一个西方绘画的斗士,鲁迅极为崇拜梵高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并不是同一时代同一国家的人,但是他们同样具有精神斗士的气质和品格。梵高比鲁迅更加悲壮,他一生充斥着灾难,非议,他的一生散发着光芒,同时被他自身的偏执冷酷与失常所淡化。最重要的是,梵高不曾遗弃自己的梦想,即使他的精神世界完全破碎。“绘画到底有没有美,有没有用处,这实在令人怀疑。但是怎么办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却仍然热爱着自然与生活,因为他是画家!面对一种把我毁掉的、使我害怕的病。我的信仰仍然不会动摇!”,梵高把绘画当做了一生的信仰,最后连自己的灵魂投入到了绘画。他对于绘画的欲望超过了对于生存的欲望,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痴迷,疯狂?
难怪鲁迅会屡次在自己的文章里提起梵高,鲁迅或许希望从梵高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精神注脚。梵高从某些方面并不算一个正常的人,可他的作品足以照亮他的内心,足以让千千万万个观赏者接受一次精神洗礼。冷酷和污浊的现实致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可他的绘画世界不曾出现停歇,他总是可以把不可思议的灵魂附加在世间的万物之上,当然最为突出的还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梵高追逐精神的超脱,正是鲁迅笔下的社会精神灾难的拯救者,鲁迅不是梵高,却同样在精神的王国里波及了广泛的国土。
鲁迅与梵高额精神相遇并非偶然。梵高渴望美好,渴望得到爱,现实却让他离爱离美好远去,梵高执着的选择了绘画排解内心的情感,“我要作画的权利”,是一个神经错乱者最清醒的话,他甚至比我们健康人更清醒和更自觉。他为绘画付出了他的一生。绘画史梵高一生的精神寄托,而通过绘画梵高获得了精神的重生,重申了自己精神斗勇气。鲁迅骨子里的倔强,对于残酷社会的不满,还有对于对于文学艺术的挚爱,这些我们都能从梵高的世界找到影子。鲁迅梵高都是极富艺术情感的超常凡人,他们的一部作品足以刮起一阵思想的旋风。对于我们更为熟知的鲁迅,难道说他是梵高的精神信仰者?至少一部分是,鲁迅在心底是很敬仰梵高的。两位精神的斗士在某些品格方面具有相通的性质,,一种跨越国界,时间的精神契合,我更愿意称之为“精神斗士”。
其实,鲁迅和梵高有如此的相似之处并不惊人,我们也没有必要把一些相似性强加在他们身上。鲁迅和梵高同属于精神世界的战斗者,如臧克家所说“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和梵高就是这样的不死的倔强的精神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