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的不尽然
(2008-06-24 10:57:18)
标签:
随感生活杂谈 |
分类: 闲言碎语八婆 |
读《红楼梦》,十几岁和二十几岁,到现在三十几岁,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红楼梦》没变,变的是自己。
很多事情,同样,年龄在变,阅历在变,想法也在变。
没有别别之前,根本不想要孩子,别人问我,回答就和网上常见的那些完全一样:我自己生活就很辛苦,没有那种信心要个孩子来到世上受苦……又或者,孩子是个很大的责任,我没那么信心承担这样的责任。——这些都是完全的心里话,而且自认为自己是超然和理智的。
然后有了孩子,心境豁然改变,仍然看着若干不愿为人母的女孩说着同样的话,也不想争辩,只是心里笑一下,想,等你们做了母亲,就明白这种感觉了。
同样,等孩子到了十几岁叛逆期,又听到若干妈妈抱怨:我就不明白啊,自己牺牲那么多养活这么个孩子,到底为了什么……女人啊,千万别要孩子。
肯定那又是个变化期,别别还没到惹人伤心的年龄段,我自然体会不到,也急不得也逃避不得,慢慢经历吧。
早晨看报纸,情感交流里,又有读者劝:不要为了孩子努力维持一个家,其实那对孩子伤害更大。
放在前几年,我是很赞同这样观点的,认为孩子接受的观念和过去不同了,他们有这个承受能力。只要父母对孩子有感情,离不离婚都一样。
而现在,突然觉得,一切并不尽然。没有那么简单和容易的事情。离不离婚,能不能伤害到孩子,其实要看具体情况而论的。
孩子的年龄有多大?家庭不和是冷战多还是热战多?父母是否好聚好散?离婚后对孩子的呵护是否能够不变?细微的因素太多,怎么能轻易就下结论呢?
有了孩子才发现,孩子对家庭的依赖其实是如此之大,脆弱程度又远超乎大人想象之外,一个失衡的家庭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情感成长失衡。
如果这个家庭每天“战火”不断,孩子在硝烟中成长,根本谈不上爱意,那么倒是越早离开越好——这样倒不如单亲家庭来得清净。
但是也有很多家庭,有着更复杂的离婚原因,孩子一直生活在和美的氛围中,骤然失落了,肯定要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里创伤。负责任的家长,在那种情况下,的确应该顾虑到孩子的感受。
老生常谈里,为了孩子而维持家庭的女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只有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才发现,很多事情不能简单一句话下结论,母亲总是考虑得更多,不为自己,而是为孩子。
离婚,在经济上,已经是个轻而易举的事情,唯独在感情上,挂丝带缕,不由得女人不犹豫。
这点上,不该简单就归结到软弱。
我小时候,一直奇怪和羡慕,为什么人越到老就越“慈祥”,心静如水,平淡宽容,现在渐渐知道,因为那些变化的心境,他们都经历过了,知道事情发展有如此多的不尽然。所以心渐渐开阔,人渐渐随和,最后终于把自己经历得智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