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迷失在博客的虚幻中

(2007-09-27 18:14:32)
标签:

育儿/亲子

育儿

分类: 闲言碎语八婆

没来新浪,还在旧博客的时候,常去一个小有名气的妈妈博看文章。

只是看,从来不回,因为别的博客,大多为了它的优秀而看,这个博,却是因为有趣的另类。正好那个博里的孩子和别别年龄差不多,她孩子经历的,我孩子也经历过,所以,对比之下,看看那位妈妈的反应,就另类得更有趣了。

其实每个妈妈都把自己的孩子看作珍宝,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每个妈妈都会夸奖自己的孩子漂亮、聪明、可爱,“妈妈经”谁都念过,谁能不了解这样疼爱的心情呢?

但是,像那位妈妈,把自己的孩子认定为“神童”的,就实在有些“难能可贵”了。至少在我看过这么多妈妈博里,自诩自己孩子神童的,还真就这一家。

而偏偏呢,从她举出的事例里,这孩子和“神童”,似乎不怎么搭边。实际上这孩子还不错,无论情商智商,也是正常发展的小男孩,只是他妈妈认为的“优秀”,和我们正常家长认为的“优秀”,似乎差得很多。

单这样也就罢了,一家一个孩子,每个点滴成长,父母都会无限放大的,我们自己写博客,何尝不是如此?可是这位妈妈,每次写完孩子的成长,总不忘写一篇自己是如何把孩子培养得如此优秀的“心得”,这就有点好笑了。我见过那么多真正优秀的孩子,他们家长的博客,也不乏总结"心得"的,但从不是这种"心得"法.

曾经和一位朋友聊天,提到这个妈妈的博客,那位朋友一语点醒梦中人:那位妈妈,不是在为自己写博客,而是在为别人写。

回头再去看,可不是,为自己写博客的家长,文章中也有心得也有体会,不过也不乏喃喃自语,是平等式的交流。为别人而写的那位妈妈,所有一切都要展现给别人最好的一面,然后指点别人,她是怎么把孩子教育成功的,她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和别人交流,而且是单向交流,只指点别人自己是怎么教育的,从没有像一般妈妈那样,不断从别人那里收集教育经验。——而三岁的孩子又没有那么多事迹可以标榜,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居高临下的妈妈不知不觉就要表现出一些夸张和臆断。

举例子来说,她曾经在很早之前,认为自己的孩子喂养良好,所以不会生病——当然,事实证明,所有的孩子都要生病。她又认为,自己的孩子适应能力强,去幼儿园会很顺利,结果到了现实中,孩子仍然和很多孩子一样哭闹几天之后才适应了。她又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教育得素质良好,所以和小朋友沟通没有问题,但是却被老师投诉孩子好打人。一直到现在,她仍然认为自己孩子很优秀,只是,她认为的那一切,都从没有在外界的评价中得到过证实。

自然,这一切都可以有良好的解释,孩子生病是别人传染的,哭闹并不表示他不喜欢去,打人不见得就是自己孩子错了,老师不表扬是因为不负责任。写给别人看的东西就是这样,必须有解释,必须得让别人相信,这些只是意外只是偶然。——这种感觉真是很累。那么上了小学怎么办?考大学怎么办?普通妈妈博客中,孩子学校生活正常就是好孩子了,而这样标榜优秀的典型孩子,日后如果生活上学习上都只是平平,该用什么样的借口来粉饰呢?

这位妈妈未必不知道如此,从孩子长大到可以和别的小朋友比较开始,她过去不吝赞美自己和孩子的语言渐渐谨慎了很多,毕竟,事实怎样,再怎么修饰的语言也掩盖不住,孩子一步步看出他的正常发展,没有超常的地方,妈妈也没法一味夸张下去。但是,她已经有了相当的读者基础,有了太多的赞誉和期待,她就又不得不这样继续写下去,发现孩子“超常”的地方,总结自己教育孩子“超常”的地方,她必须继续夸奖与自我夸奖下去,放大每个细节点滴。因为她早就不是为自己而写博客了。

妈妈以前和我说:网络上的东西都是虚的,从那里获得赞美获得崇拜,都代替不了现实。——毕竟,那只是你展现给别人看的一面,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迷失在博客的虚幻中,把博文中理想状态的孩子和现实中正常状态的孩子混淆了,属于地道的本末倒置。

到新浪以来,几乎就不怎么再回去看了,今天,一个朋友在MSN上又提到孩子教育问题,顺带再次提到这位家长,她告诉我,这位母亲仍然在写博客,曾经她自傲孩子的“智商”,现在更多的开始写“情商”。最后,朋友笑说:毕竟,情商是个不好比较的东西,一言一行,只要父母愿意,还是可以大书特书发掘其内在优秀本质的。

说到那里,有所感想,便写了这样一篇文。有些尖酸刻薄,不够厚道,不过好歹在新浪里,不担心被那位妈妈看到,即使看到了,也就当我酸葡萄心理吧,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