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碟归圈

(2007-08-30 17:05:42)
标签:

影评/乐评

电影

分类: 闲言碎语八婆

一个朋友给我看某博,那个博友写小说文字非常老道,于是我往后翻她买碟评碟,这样看过,基本就知道她的喜好属于什么类型了。

和小蛇提到这件事,开玩笑说,一个人的文化类型,看她买碟和看碟就能判断出来。好莱坞大片老少皆宜,看美剧的有点门,看英剧高级点,喜欢BBC,A&E或者HBO的,一般有古典华丽癖。要是偏好法国片(古典除外),一般是文艺女青年。像那位朋友推荐的博友,新片老片(从版本新旧而言)一起收,不过尚有自己的目的,属于中级碟友。要向老板求某些老碟,说明修炼地不够。会因为《王尔德》喜欢裘德洛,看了《玛戈王后》还会觉得莫尼卡贝鲁齐的长相才是绝色,看了《王的男人》会大赞,说明古典味道稍逊。非常讨厌《感官世界》但是极力推崇《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说明有狼族倾向。

引申来说,在卖碟的地方,首先拉出一张长单子按图索骥的,说明没找到组织有一段时间了。首先询问最近新片,不管有没有好版,不是对碟一窍不通,就是音像店上货的。一进来就大谈某版本某片基,满口技术名词,但是对片子几乎一概不知的,是刚刚进碟友会大门刻苦学习技术的菜鸟。进门就问艺术片,而且问的都是几十年前片子的,且不知道文艺片牌子的,不是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就是伪小资。每周都来而且每次动辄以百张计算买碟的,不是刚入门挑花眼的,就是有钱没地方花的。

那么,健康向上的碟友应该是什么样子?

首先,他肯定有自己固定的买碟地点,不会漫无目的地到处寻找,在市场大形势下,虽然地点会此消彼长此起彼伏,但总有一两家能够幸存发展,不会全部消失。碟友便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得其所哉。

其次,他有特定偏好。有人专门喜欢买包装,收藏癖很重,有人买书,有人收藏,买碟也是如此。这类人几乎全是男人,女人一般比较现实——都是D版,还要弄个珍藏限量版,还价格不菲,明显有点底气不足。除了收藏癖男碟友,其他人都有自己固定一类型,看到就会收。有人专好战争,有人专喜魔幻,有人专收恐怖,有人专迷古典,不一而足,种类不限,也可以自行搭配。例如狼族除了同志电影,肯定也好华丽古典,魔幻唯美,统一标志就是“养眼”,种类倒并不单一。

再次,碟友一周至少应该去一次碟市,随时发现新片,不会等到时过境迁才去寻找老片,这样的搜寻工作中,偶尔有漏网之鱼,属于极少数,不至于留下遗憾。如果遇到极想要的片子,便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总会设法淘到。不过随着买碟时间越来越长,碟片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大都已不至于如此苦求,健康碟友一半都会乐观相信,总有一天其它版本也会出现,只需等待即可。

最后,健康的碟友交流的时候,绝对不会问几个问题:1,你家里有多少张碟?2,你家的碟都是什么什么牌子的?片基如何?你多久洗一次碟?3,你最喜欢的导演或者演员是谁?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4,你那些碟都看过吗?1,3,4问题属于废话,2问题代表装。

同样,健康碟友不会轻易去说:这是个大烂片(除非这个“烂”代表了褒义)。我只喜欢某类型的片子。我就认XX牌子——这不是看碟多少问题,这是看碟心态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