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别别感情 |
分类: 别别的成长日记 |

那天傍晚,下班和C一起回家。别别在院子里和小朋友们玩,一个家长看到我们,对别别说:看,爸爸妈妈回来了。
别别回头,先是快乐地笑出声来,然后撇下伙伴,撒欢地跑向我们,当时夕阳给她镀上层绚烂柔和的光彩,她就带着那样金灿灿的颜色一直冲进我怀里。
我抱着她,很感情地对C说:要是别别永远都是这样,该多好。可是她要长大,可怎么办,她会变得——,变得——
变得什么样我形容不出,卡壳了。
C开始没吭声,后来突然加了一句:她要是以后变得和你一样,可怎么办?
然后我们都大笑起来。
面对这么小的纯洁无垢的孩子,想一想日后她终将成为大人,都成了件有些可惜的事情。
看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黑泽明的哥哥从小就念叨要在三十岁之前死去,因为“要在变得丑恶之前死去”,最后,到底在二十七岁那年,自杀了。
这也是大观园里,贾宝玉的一种洁癖吧?只不过,贾宝玉选择的是出家。
那句:你要是永远都这么大该有多好。——是《彼得.潘》里,温迪母亲面对二岁女儿的可爱,情不自禁的话。
温迪当时拿着花,向母亲跑去,书里说:我猜,她当时那小模样,一定是怪可爱的。
后来我有了女儿,每当她向我跑来的时候,这句话就一遍遍在我脑海里重复,都找不出第二个形容了。
彼得.潘,也是活在一个干净纯粹的儿童世界里,不过,和他不同,温迪当然要长大,然后就成了大人,不再有灿烂柔和的光彩——孩子的光彩。
小时候看过山口百惠的自传,其中,一位导演曾经对她说:如果你的眼睛永远保持现在这个样子,你走到哪里我都会跟去。
那里面不含着什么色情,而是一种对纯净如水的青睐,就像我们,看着我们的孩子,如果这种笑容,这种黑白分明纯无垢的眼神,日后变得复杂和狡诈,充满了疲惫与戒备,不管怎样,首先,就会感到,已经永远失去了一些什么。
“女孩富着养”,这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吧。拥护者有很多理由:见世面,不为小利所诱惑,大气,教养等等。
这些都是理性的,如果从感性看呢?一个女孩,没有生活的重压,没有柴米油盐的磨砺,她们保持着童心,保持一种单纯的快乐,保持娇嫩的从孩提起就未变过的优雅与矜持,最重要的,保持一颗纯净而温柔的心。
——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女孩子是如此呢?
当然,也许早晚会失去纯净的感觉,否则,可怎么长大呢?
但是,如果能多保留一刻,就尽量保留吧。
——做为一个母亲,到底有些自私的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