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话

(2007-06-15 11:41:23)
标签:

童话

分类: 闲言碎语八婆
 童话

去北方图书城逛,看到一套精装本《中外童话鉴赏辞典》,上下两册,翻一翻,大致概括了比较知名的中外童话作家代表作,短篇以全文出现,长篇是节选,而且采用的似乎都是权威翻译版本。

完全文字版,别别这个年纪肯定看不了,但是上小学以后应该会喜欢,看看价格,倒吸口气,98元。果然是工具书价格。

回单位去当当网上找,缺货,还好,卓越网上有,打折到70多元,赶紧订下来,差不多8、9天以后才到,看来配货还很困难。

拿回家自己慢慢翻看,记忆中关于童话的部分,随着一个个熟悉的故事,也浮现出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老爸就有个“誓言”,把世界童话集都给我买到。于是,《英国童话选》、《法国童话选》、《世界童话选》、《中国童话选》、《俄罗斯童话选》、等书,陆陆续续摆上我的小书架。

这些书现在都找不到了,回想起来很可惜,小时候最喜欢的是《法国童话选》,还记得是三年级考了全班第三名,给我的奖励,厚厚一本,黑色书皮,标价9元(大概),已经是天价了。

插画是高燕,当时虽然小,但已经深深迷上他的画,线条洒脱优美,人物清秀灵俊,平时大多看到都是黑白线条,童话里是比较明亮的彩色,因此更加漂亮。在这部童话选里,他配的睡美人、小红帽、穿靴子的猫,是我最喜欢的三幅。

后来在我中学时候,有一套大部头的世界名著连环画系列,那时候连环画已经末路,里面作者水平也良莠不齐,我看过的几部里,有高燕画的《红与黑》,于连清秀而秀俏的容貌,非常符合书中第一次出现在德莱纳夫人面前的描绘。于是衷心同意,高燕很合适画这样的人物。

话题跑远,拉回。现在回想起来,《英国童话选》也是一本好书,封面是绿色,采用了《杰克和魔豆》的插画,里面应该是原本绘画,钢笔黑白线描,线条非常漂亮,例如头发丝细的桥,就非常随意流畅的一条S曲线,延展到近处的魔鬼背影和远处的主人公女孩。不过因为人物不够漂亮,所以小时候并不喜欢。

《中国童话选》是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一本,大多数都太凄苦了,《鸟言兽语》这种,更不是给孩子看的。解放后的故事好一些,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因为插图极为清雅漂亮,又是写好吃的,所以印象很深。

涅姆佐娃的童话和另一个作家(把名字忘记了,真糟糕)在一起出版过,也是厚厚一本,那时候我已经长大了很多,能读长些的东西。不过已经看厌了才子佳人童话集,所以对涅姆佐娃的传统型童话几乎全不喜欢,倒是另一个作者的,非常口语化,故事也新鲜,比如老狼和七只小羊的,他的笔下就会出现些不同的东西。老羊会说:就是那只狼吗?呸,亏他还曾经腆着脸向我求过爱,我还没有发疯呢!

《安徒生童话》是最晚买的,老爸让我在《意大利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中选择一样,我选了安徒生,然后非常后悔。除了前两本之外,安徒生童话完全不是我那个时候心目中的“童话”,那些版画和钢笔画也太不对小孩子胃口(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把小美人鱼那么写实的画出来,还是北欧妇女的体型),有些故事太悲伤了,有些故事太无聊了,尤其不能理解,“幸运的贝儿”,怎么最后居然会死掉?死法还那么离奇古怪。

我每天都唠叨不如买《意大利童话》,最后把老爸惹火了,狠批我一顿,终于让我老实下来。

如果当时安徒生童话对我有什么作用,大概就是我学会了两个词,常常用在作文里,令老师很困惑。一句是“是的”,另一句是“不折不扣”,特别是“是的”,几乎在叶君健版安徒生童话里,每篇都有。

不过,这套《安徒生童话》看得最长久,也保留得最长久,以后慢慢体会它们的优美之处,一直到现在。很幸运,它没丢,也没送人。

《意大利童话》在前阵子买下来,大概是童话的最后一次怀旧,而买下来的原因是,我发现《意大利童话》居然是卡尔维诺的作品!我超级迷恋卡尔维诺,于是买了他的全集,就包括了这本。

——果然,如果当初我买了《意大利童话》,会更合适一点,卡尔维诺可没在童话里,加入自己的迷幻文字游戏。

老爸买书有个特点,短篇多,长篇少,其原因还是经济方面的,短篇虽然不能完整把握作者的特点,但是一本书能够看全一个国家的代表作家,还是很合算的,看了喜欢再选长篇,也算有的放矢。托他的熏陶,虽然我真正看长篇童话不多,但是居然也能知道大多数童话作者,现在重翻《鉴赏辞典》,一个个对号入座,尤其亲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