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影碟 |
分类: 闲言碎语八婆 |
她问我如何,我很费了点脑筋措辞,最后说:反正——能看出是导演尽力了。
然后我们一起笑起来。
我从来不相信《香水》能拍成好电影,虽然它的故事很传统,但是仍然比较另类,而且味道本身,是个视觉影像没法把握的东西,香水又不像食品,不是视觉盛宴的补充,不能用通感去视觉表现,所以难上加难。
何况,非常文学化的作品,如果不进行伤筋动骨程度的大修改,是不可能拍成电影的。像汤姆.泰克维尔(Tom Tykwer)这样,从内容上完全不敢做任何大改动,从思想上又把主题庸俗化,不管怎样中规中矩,电影本身的魅力只能表现出一少部分,太浪费了。
而且,即使导演把好作品拍成了,也要扔掉50%以上的精髓思想,越是读起来妙不可言的作品,拍成电影就越容易平庸无奇,原著的好坏和改编电影的好坏正成反比。
所以,《教父》可以拍成非常好的电影,因为它原著很糟糕;《乱世佳人》可以拍成还不错的电影,因为它原著庞大,但故事相对简单;但是,看啊,有人居然斗胆拍《香水》——他当然会死得很难看。
人物上和原著相差最大,主人公太帅,难以龌龊,最美的女孩不够漂亮,没有太多诱惑,香水商和贵族父亲根本用不到达斯汀.霍夫曼或者艾伦.克里曼这样的演员,无处发挥又被迫发挥,结果抢戏严重,同时还有浪费之嫌。
不过也有精彩之处,特别在浓墨重彩的刑场一章,把原著最戏剧性的一幕发挥到了极致,蓝色外套的小个子男人(还被郑重其事写在摇滚乐歌词中)只用了两滴香水,就把刑场变成狂欢节中心,那一刻,一直窝囊着自己容貌的本.维士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人头攒动,只为他手指一挥;如痴如醉,只为他手绢一舞——耶稣再世也不过如此。发展到最后几千人集体淫乱,满目裸体,光线打得极美丽且眩目,对比之下,曾经号称“群裸”卖点的韩国电影XX,实在小儿科且故弄玄虚。
另一个场面是书中无法领略到的,主人公终于来到著名的格拉斯,寻找油脂提取法的秘诀,只见一片艳阳下,五彩鲜花的海洋,庄重古朴的建筑,美得令人屏息,令我立刻就想去买一本《永远的普罗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