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言碎语八婆 |
周二估计大家是心灵感应,吃饭议论红楼梦,隔天就先看到15日辽沈晚报的红楼菜谱,然后是万象3月期里关于红楼梦的食色。
辽沈晚报别的尚好,一谈文化就容易露怯,细究文化版,小毛病太多,拿C7版这篇《跟着红楼学做菜》来说,茄鲞的做法算不上争议,但两次都把“鸡瓜”弄成“鸡爪”了,而且两次都是引用原文,错得不应该。
茄鲞篇,用炒的鸡瓜一拌,鸡瓜是指鸡大腿肉,用鸡大腿肉丁去拌茄子丁,不是用鸡爪子去拌茄子丁。
同样,野鸡篇,那个就茶饭的“野鸡瓜子”也不是“野鸡爪子”,“野鸡瓜子”是炒野鸡丁,正好用来下饭,贾宝玉本来就急急忙忙,哪有功夫去啃“野鸡爪子”呢?
另说到茄鲞的做法,对菜我肯定是不如烹饪大师在行,不过先入为主,总觉得还是邓云乡老先生的分析有理有据,既然叫茄鲞,那么必然是可以久放的干货,而且还要封上很多天以便入味,如果像报纸文章中所说要“勾薄芡”,连汤带水的怎么用“香油一收”呢?茄子泡在芡里好多天,还能好吗?按照邓云乡的说法,这是一道“路菜”,干咸香且便携。如果说邓老爷子是一家之言,那么古书中写过“鲞”的制作方式就是小丁加面粉油炸,然后封瓶,还是比较符合干菜,而不是报纸里写的那种勾芡冷盘。
这期《万象》又写了《红楼梦的美味情事》,做到细,关于鸡髓笋果子狸的分配,晴雯的素淡口味,读了很有趣。
不过我看红楼文章,最厌烦就是油里调蜜,锦上添花,有趣的东西,有什么写什么罢了,偏又索引点什么阴谋论,就把好好一道菜偏味了。
王熙凤与林黛玉的送茶戏谑,明明很闺房情趣,作者偏看出由此王熙凤开始偏向宝钗。
贾母给宝玉留鹿肉,正常溺爱孩子,也变成贾母变着心眼多要鹿肉吃;——鹿肉是好东西,而且数目固定,有应节的吃处,老太太还用得着在这种小东西上动心眼?
至于王熙凤劝宝玉奶娘:我那里有滚热的野鸡。简单一句话能被作者想成把奶娘暗喻为“撒野的野鸡”——我有些昏。大冬天,有热热的嫩嫩的野鸡吃,是个很好的物质诱惑,一句“老太太才欢喜了一日”也足够暗示袭人的身份,还用得着拿野鸡唐突奶娘?
薛姨妈给贾宝玉糟鹅掌,“红颜知己”批:非夸富,是溺爱。在阴谋论作者眼中,就成了“鹅掌”便是“掌握”,暗示薛姨妈要控制贾宝玉。——倒也不能怪作者多心,曹雪芹自己暗示东西太多,所以自食其果。
六安茶和老君眉的对白,本是“讲究人儿和讲究人儿之间的对话”,但是在阴谋论作者眼中,奢侈享受全都是为勾心斗角预备的,所以,外行人看上去,是贾母不喜欢六安茶味苦,妙玉细心,奉的是味道清淡且名称吉祥的老君眉。在内行人分析,就是你想压我我偏要压你的机锋对白。
阴谋诡计看多了觉得压抑,情不自禁想,红楼梦里喝个茶吃个鹅掌都这么沉重,估计大观园里姐妹花个个都是要得胃病的,也怪不得贾宝玉最后能看开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