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精神”
(2012-02-21 09:38:09)
标签:
随笔、闲扯、杂谈 |
利用十一假期前往古都西安转了转。几日后,结束西安的旅程,踏上回京列车。……。
安坐下来之后,才发现对坐着一对俊美的年轻人,年龄与我外甥相仿。听说话是北京口音,于是和他们攀谈起来。这一对青年二十七、八岁,是到西安看望彼此的父母。也许是出于好奇,对他们的状况进行了深一步的了解。
原来两个孩子的父亲都是“史无前列”的年代响应毛老同志的“指示精神”,到陕西插队的知识青年,而孩子们的母亲却又都是西安市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那个可怕的年代过去了,插队的知识青年纷纷返城、返京。根据“指示精神”,由于两个孩子父亲已与“当地人”结婚,所以无法返城(京),恰孩子们的母亲是西安人。又根据“指示精神”,政策招工,他们的父母就落脚在了西安。再根据另一个“指示精神”,孩子们可以返回北京落户。因此,这两孩子就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由于孩子们的父母是患难之交,也因此结为亲家。孩子们学生时代,利用寒暑假期到西安看望父母。结婚后,孩子们只得利用长假看望父母了。
向他们这样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孩子是不尽其数的。......。
当时关于返城,陆陆续续有过不同的“指示精神”。记得最初有一条“指示精神”,如与当地人结婚,必须留在当地,除非离婚。于是乎,悲剧陆续发生。有的为了返城,不得不拆散家庭,妻离子散,家庭破裂。有的是假离婚,但长年夫妻不能在一起,最后不得不真离婚。有孩子的,则给孩子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
还记得有一条“指示精神”,就是与当地人结婚,但配偶去世了的可以返城(京)。结果就有人制造了假死亡证明。那日大院发小聚会,一位大哥就讲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他们一起到内蒙插队的同学,以为这辈子也回不到北京了,于是与当地牧民的女儿结婚了,并生下了一双子女。当先前那个“只要与配偶离了婚就可返城”的“指示精神”下来时,他没忍心抛弃爱妻和一双子女。当这个“配偶去世了的可以返城(京)”的“指示精神”下达后,他托爱妻家当地熟人,竟然开到了一个死亡证明。于是带着爱妻和一双子女回到北京。但他的妻子至今还是个“死人”。
一场政治家们在党派内的政治斗争,殃及了许许多多无辜的人和家庭。毛老同志挥挥手发动的“史无前列”,伤害了一批热爱祖国的党的好干部、一代热情投身于祖国建设的知识分子,毁掉了一代热血的知识青年。而“史无前列”后的一系列政策、“指示精神”,毁掉了许多家庭,伤害了几代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