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朱家角

标签:
杂谈 |
那日,一早前往陵墓祭拜过外公外婆及小姨后,人们建议到附近的、上海郊区著名的古镇朱家角走走、看看。我欣然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它是上海市郊还保存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
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曾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三国时期,朱家角就已形成村落了。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由于贯穿全镇的漕港河水运方便,遂商业日盛,烟火千家。至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间把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民国期间,米业鼎盛,所产青角薄稻,在上海米市独占鳌头,远销京城海外。
朱家角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较大,为浙西天目山的余脉。湖为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放生桥)、一街(明清街北大街)、一寺(报国寺)、一庙(城隍庙)、一厅(席氏厅堂)、一馆(王昶纪念馆)、二园(课植园和珠溪园)、三湾(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二十六弄。古镇朱家角的面积为1.5平方公里,是水镇周庄面积的三倍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