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发:《我的玉树,我的邦达卡》

标签:
转载 |
前几日,朋友吾要接受了西藏信息中心的采访。他的回答,正是此文。在离玉树无常的半个月之久,他以感恩的心,回忆了往事。那些情景,如此清晰,又如此遥不可及。
“我将在五月下旬带着我单位各族职工的深情厚意,带着我亲朋同学的关怀情义,满怀感恩之情回到故乡玉树,用迟到的心去抚慰我的亲人,面对邦达卡村民遇难的家人和乡亲父老,面对那青山环绕、花香鸟语,只有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邦达卡,那条滋润养育了我生命的澜沧江支流苏尔莽孜曲河,那里是我艺术生活和色彩线条的源头,是我永生眷恋感悟生命的故土…… 我需要在那里静静的呼吸、静静的迈开双脚、静静的聆听孜曲河那世代传唱吟诵的古老歌谣……”
“自然灾难是惨痛的,生活还是需要用平静的心去面对,灾后重建艰难而慢长,我的艺术生活从此更加悲悯情怀,我的责任和义务将更加现实。”——他这样写到。
我的玉树
4月14日早晨,我接到三弟打来的电话,玉树发生了地震,受灾严重,他们家房屋坍塌,但没有人员伤亡,他联系不上父母亲和其他兄弟们。没说上几句话他挂了电话风急火燎地赶往父母亲居住的地方。突如其来的灾难消息,我的思维还没有从日常都市生活的节奏中转换过来,想象不出灾难的严重性和凄惨惨烈的场面。我是家里五兄弟中的老大,是唯一有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的人,也是我生长的玉树囊谦县孜曲河(澜沧江支流)畔邦达卡村庄出来工作的唯一一个孩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所在的村庄邦达卡有三十户人家,2007年夏天我探亲回家时,邦达卡村庄里只剩下十八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家庭人口增长的变迁,有远嫁他乡的,有跟随子女亲朋搬迁结古镇或囊谦县城以及其他各县乡的。我们家的几个兄弟和父母亲在2005年还是以老三在结古镇代莫路的半山腰上购买地皮自己搭盖土木结构的小院中一起居住生活,后来,老二自己购得赛马场对面山脚下的一块地,盖起自己的小家院。而父母亲和老四、老五之后也出来租房住,直到2009年春天才在扎西大同买得一小院,并自己搭建房屋搬过去住。在结古镇他们兄弟四人分三个地点、三个区域居住生活,平时生活来源靠做畜产品小生意和打临工维持生计。
十九年前我离开原单位,远离亲人和家乡,来京城到民族出版社从事书籍设计工作。在近二十年中,为自己的事业和理想而忙碌奔波,只有几次回家看望父母和兄弟亲朋,几乎忘记关心家里的亲人们,只是时常会想起他们。
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我再打电话过去问情况时,老五和老四被埋后相互自救已经出来了,还好只是受了伤,父母亲还被埋在坍塌的废墟下面,情况严重。我没有二话叫他们赶紧刨挖。放下电话,我感觉两位老人可能遭到不幸,但又不愿意这么想,同时发短信给在京的亲朋。后面的时间里我的脑子已回到上次回家探望父母乡亲的时光……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2007年我的作品集《无色界——嘎玛·多吉次仁(吾要)作品》如愿出版,这是我二十多年生命和艺术追求的结晶,我带着画册回到父母身边,回到邦达卡村庄乡亲父老面前。母亲看着我的画册满面笑容对我说看不懂,我说没有关系,画册里有您能看懂的,就是您的照片和邦达卡全村人的合影,她说这两张照片看得懂没有问题,我笑着说看懂这两张照片您的任务就完成了,她笑着看看我看看我父亲、看看和我一起来的亲朋弟兄、夫人及孩子,同时右手抚摸着画册的封面、嘴里不停地念诵着六字真言……
再次接到三弟的电话,听到父母亲已被挖出但生命已经远去。没顾上我多想,老三说老四老五在看护二老,他正赶往老二的住所,我的脑子里掠过一片白光后,看到老三拼命跑往老二家的情景,时间瞬间似乎凝固了,同时眼前的画面固定了,我的思维也瞬间停顿了…… 停顿后的瞬间似乎被拉长了距离,画面又回到正在刨挖的场面,两个小弟哭喊着父母赤手刨挖,随后的时间里老三带着两个亲戚赶到……
往下的半个多小时里我焦急等待老三到老二家的消息,此间不停地发短信请在京的朋友起卦,卦相的结果和父母的情景一样,老三看到的情景同样是房屋坍塌,二弟妹不幸遇难。老二有每天早起到甲那嘛呢转经的习惯就得以幸免。如今,他要悲伤地面对留下的三个孩子,我问老二的情况怎样,老三说,老二已是大人了,面对惨痛场面比两个小弟要好许多。生命就是如此的瞬间,如此的突如其来,如此的无常。我们只能以平静的心面对现实,安抚亡灵……
世间无常,生命无常,在这次自然灾难中,我的父母亲及弟妹不幸遇难。得知我家的灾情后,我工作的民族出版社领导在第一时间打电话慰问,同时立即组织全社各族职工捐款慰问我,并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来看望我。当慰问金送到我手里时,我还没有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各族同仁的关爱之心,使我感觉到民族出版社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我远在上海的老师,广东、西宁的同学,江西、辽宁、四川、兰州、北京等各地的朋友纷纷打电话、发短信询问玉树灾情和家人的情况,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来慰问、关切我和我的家人。
家乡受灾,所有民居几乎坍塌,人员伤亡严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家乡的同胞们立即开展自救,当地政府和驻军部队及时组织展开了救援工作,同时党中央高度关注灾情,及时派出救助人员,全国人民情系灾区,积极捐款捐物,各地的救援队伍和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派送灾区,使灾区人民在危难之际及时得到了救援和帮助。
面对自然灾害和世间生命的无常,作为职业设计者,我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灾区的关注和祈愿。特别设计了视觉海报《4·14玉树》,来悼念逝者,关注同胞心灵,感谢八方救助支援队伍和关心玉树地区灾情的全国人民及世界各地援助国家。发表在中国书籍设计网上,同时中国书籍设计网倡议:中国书籍设计网携手书籍设计界同仁,对在此次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希望我们能以海报设计所能传达出的力量为仍在灾区奋力重建家园的人们送去祝福。几天来书籍设计界的同仁们已设计出许多心系玉树地震灾区的感人海报。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在和弟弟们的通话中得知,邦达卡村迁住在结古镇的包括我的父母亲和弟妹在内的17位村民遇难。我的心又一次沉了下来,本该尽早回家帮助家人料理后事,但远去的已远去,如果我回去了,怎样面对我的亲人,怎样面对邦达卡的父老乡亲,那种在大灾面前的无助无奈,我不能光想着自己,我不仅要帮助自家弟兄自救,而且要想办法帮助邦达卡村民遇难的家人。我在心里开始想的越来越多,那种割舍不断的乡土亲情和情怀在我脑子里不断闪现…… 在当地银行部门恢复汇兑营业时,我给家人寄了些钱让他们先料理后事,也给其他14位遇难家人寄点钱表示慰问。同时考虑我应该做些什么?能为家乡人民有所表示?我想从帮扶自家兄弟做起,从帮助我村庄遇难的同胞家庭做起,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我决定暂不回去,开始筹备举办《我的玉树,我的邦达卡——嘎玛-多吉次仁(吾要)艺术展》来哀思故乡玉树、怀念我的亲人和乡亲父老。在二十多年的艺术探索实践中,我从没有刻意地卖过我的作品,而且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很重,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也许注定要我用这样的形式来面对我的家乡和亲人、哀思我的故乡玉树。经过十几天的努力和有关方面的协作,《我的玉树,我的邦达卡——嘎玛-多吉次仁(吾要)艺术展》于2010年4月29日在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区正式开展。展语是这样的:
19年前,我离开玉树,离开我的故乡邦达卡村庄,来到京城。
19年后,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邦达卡村的17位子民遇难。
今天,我用艺术形式来哀思故乡玉树,哀思邦达卡的子民。
我的玉树,
我的邦达卡。
展览时间:4月29日到6月29日
我将在五月下旬带着我单位各族职工的深情厚意,带着我亲朋同学的关怀情义,满怀感恩之情回到故乡玉树,用迟到的心去抚慰我的亲人,面对邦达卡村民遇难的家人和乡亲父老,面对那青山环绕、花香鸟语,只有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邦达卡,那条滋润养育了我生命的澜沧江支流苏尔莽孜曲河,那里是我艺术生活和色彩线条的源头,是我永生眷恋感悟生命的故土…… 我需要在那里静静的呼吸、静静的迈开双脚、静静的聆听孜曲河那世代传唱吟诵的古老歌谣……
自然灾难是惨痛的,生活还是需要用平静的心去面对,灾后重建艰难而慢长,我的艺术生活从此更加悲悯情怀,我的责任和义务将更加现实。
祈愿
逝者安魂
生者平安
世间祥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