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穿过心灵的眼睛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杜拉尔梅 [转载]穿过心灵的眼睛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杜拉尔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杜梅姐参加两会期间,全国很多家报纸纷纷刊登了她的照片,她的微笑是两会最亮丽的风景。那笑容甜美,质朴。
第一次见杜梅姐,她是那么优雅,那么高高在上,我却是很拘束,紧张把我这个话痨变得少言寡语。后来我们谈到过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她说我们见面时的气场就不对,怪怪的别扭在那里,尽管都努力想更融洽些可还是徒劳。那时我觉得她是个离我很远的人,只能仰视不能靠得更近。我几乎放弃和她交往的念头,我受不了小心翼翼的相处,好在一直崇拜她才华,她是建国后党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少数民族女作家,文采很是了得。更好在我们有再次相遇的机会,让我重新认识她。
第二次见她是在氧吧的聚会,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朋友,所以都玩得很疯,杜梅姐也一样,脸上一直挂着她的标志性微笑。丰富的面目表情,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好玩的笑话,她给大家表演她创作的“圈操”,她一边做“圈操”一边随着节奏晃动自己的身体,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原来这个姐姐这么幽默。这么随和。散席后我们顺路,一起步行,一路上谈东谈西的好像认识很久的朋友。
杜梅姐又名杜拉尔梅,鄂温克族。她给我讲过杜拉尔姓氏是因为“傍水而居”而得名。做为两会代表,她所有的提案都有融汇了她深深的民族情,她关于保护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提案。关于给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的提案都是种悲天悯人的大气。她没有把民族使命娱乐在城市里的钢筋水泥里,在她骨子里仍保留着“三少”民族的倔强。在她的血液里仍凝结着柳蒿芽的情节。她将要出版的新书也是记载鄂温克萨满文化的。她就是为这个民族而生的。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是个成名的女作家,她出书的时候我还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所以读过她的作品很少,很想读她的散文集《在北方丢失的童话》,可她说:这本书我已经不再送给朋友了,写得太凄婉,惹了很多眼泪。杜梅姐就是这样一个快乐着朋友快乐的人。我看过她很多写她女朋友的文章,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勾画得很传神,每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把她女友们性格特征交代清楚,让我难忍不读,不能不读。文章中一段不经意的描写就能把她们的喜怒哀乐完整无疑地尽显到伱的眼前。让伱认识她们熟悉她们。杜梅姐的文笔没有刻意,没有粉饰,很通透,很明快。很独特。在字里行间,我能读到她对朋友的关切。能读到她对朋友的感激。这样一个尊重友情的人,是值得托付心事的。所以我常把很多心事说给她,常把很私密的事情说给她,因为她是姐姐,一个很睿智的女人。
她博客中的作品我一篇也不曾落下,在博客里认识了她的家人,在生活中和小帅哥吉迪也有交往。吉迪是杜梅姐痛失爱子安生数年后老天给她的补偿,吉迪是个健康,活泼,快乐的孩子,理想是长大当一名画家,他的画很生动,色彩很明亮,是只有孩子眼睛里才有的色彩,很纯真。吉迪善于思考,我一直记得他掉牙时的感慨,他说:“软的东西比硬的东西长久,伱看我的牙掉了,可我的舌头还在”。吉迪是个很孩子的孩子,他在一个轻松的空间长大,是被保护下来的最童真的思维,杜梅姐博里的“吉迪故事”,记录吉迪成长的点点滴滴,是一本完整的母亲日记。
杜梅姐姐的生活情趣很多,不仅仅是她的孩子,她的多多,她的女友,她的写作,还有她的食物,她喜欢自己鼓捣吃的东西,常把什么和什么组合在一起炖,前些天她把红枣水熬红糖冲服当归的调养秘方和我们分享,妖妈积极响应已初见成效,最近常有人夸她皮肤好了。面若桃花。而我到现在当归还没买回来,尽管杜梅姐已经告诉我n次哪个药铺的当归质量好磨的细了。
写到现在还没想好文章的题目,叫什么都觉得不妥。叫大了不能体现她的荣辱不惊,叫小了又不能展示她的多姿多彩。回头看到了放在桌旁的报纸。报纸的头版刊登着杜梅姐的巨幅照片,我看到了她那双含笑的眼睛。就是这双眼睛捕捉到美好才使她妙笔生花,就是这双眼睛看到的幸福,才使她的笑容如此灿烂。也是这双眼睛带她走上创作的朝圣旅途。这是一双穿过心灵的眼睛....
http://blog.sina.com.cn/u/1279999651杜拉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