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山圣水读《我的先人是萨满》

(2010-03-22 20:52:55)
标签:

我的先人是萨满

圣水

远山

诺奖

杜拉尔·梅

文化

分类: 朋友写我
 看到杜拉尔·梅的这本《我的先人是萨满》,是在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大街的一个很有点特色的小饭馆。我翻着看着,当时想起了去年即2008年10月我在北京,赶功课似地读着年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克莱齐奥的小说《乌拉尼亚》。评论者说,那本书使读者有一种茫然的陌生感,心灵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有惊世骇俗的效果。天真、纯粹,从而隔离了词的“表达工具”,而是像生命本身一样赤裸,勒·克莱齐奥笔下的词并不表现一个完整的观念,词不是传统所理解在文明社会中越来越抽象化的功能”在读《乌拉尼亚》前两章时我也有读寓言的感觉,恍惚在现实和梦幻之间。、我只是浅阅读,读的感觉有陌生感而兴趣并不浓厚。在我的阅读经验中,给我印象深的诺奖小说家的作品是海明威,肖洛霍夫,马尔克斯等,也许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或者就我个人来说是局限。作者写的是一个很小的部族的故事和见闻。但是,无论如何,你不得不承认,诺奖的颁奖词绝不是空等的溢美之词。
   下午回来就接着读《我的先人是萨满》。流畅的文字,给人的感觉亦文亦史。专家说口述史所以弥足珍贵,是她的历史叙事,独特而微观,补遗而拾正。他可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想象不到的价值。这本书可以当做一本论文来阅读的,比起那些专写家族仇杀,争斗,婚恋和兴衰的书要好看的多。易中天第一次读《万历十五年》不禁发出感叹“论文可以这样写”!大体上说,杜拉儿·梅的这本书,就其功用而言,和《万历十五年》彷佛“异曲同工”。
  探微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特殊工程,像是在顺着一棵大树的根向下发掘。眼观不在大树的花冠和青翠的绿叶,而在于他的埋藏在地下的根须。那些远去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那些民俗和宗教的神秘性,都使我们对这个山林民族重新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我们被重重后现代产生的困惑重新捆绑时,我们突然觉得,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愚昧”粗暴地抹杀一些东西。那些隐藏在生命之中的特例,尤其是部族文化的内涵。往往需要我们剥开内核儿,看个究竟。历史需要信使,信史需要真实。
  杜拉尔·梅和他的母亲共同完成的这部书,维系着几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真实信息。在娓娓的叙事中,我们感觉出一种厚重。年代的温度。这是责任和爱,使她们母女写下来,找不到别的理由证明他们的动力和毅力。
   那个不很遥远的过去,有谁在担心像是失去一种物种一样失去记忆呀。只有“传薪"的火炬手,以及他们不知疲倦努力。
  这书读起来很轻松,琢磨起来却有点沉甸甸。
  我祝贺杜拉尔·梅,这是个值得庆贺的收获,她在悄无声中,拿出来一本很像样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