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

标签:
猎民驯鹿狩猎生态移民汗玛鄂温克文化 |
分类: 我的提案 |
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里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史称鄂温克驯鹿部落。他们以狩猎,采集,养殖驯鹿的游猎方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兴安岭西北坡茂密的森林之中,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驯鹿部落。现在猎民人口为;80余人,其中在山上放养驯鹿的猎民为不足30人,寒冷的自然环境,冬季最冷可达零下40度。长期以来鄂温克驯鹿部落人口一直维持在100-200人之间,但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富集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狩猎和养殖驯鹿的生产方式,使他们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1957年史称“使鹿部落”的鄂温克猎民,在现今额尔古纳市奇乾成立鄂温克民族乡,并实现定居。1965年由于特殊的原因搬迁至现根河市满归镇附近的敖鲁古雅河畔,成立敖里古雅鄂温克族猎民乡,35户鄂温克猎民搬入新居,过着山下有其居,山上有其住的狩猎,养殖驯鹿的稳定生活。其家族成员轮流上山放养驯鹿,在加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与当地政府和满归林业局的多方关照,猎民生活稳定,物资宽裕,安逸悠闲。他们饲养驯鹿也按其习性,自由地畅游在森林之中,并且数量略有增长。2003年8月,根河市实施“生态移民”项目,申请国家投资1677万元,在距现今根河市市中心约3余公里的地方,新建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新村,31户崭新漂亮,又通自来水,暖气,使用煤气灶做饭的白体红帽的猎民新村拔地而起,学校,医院,博物馆矗立两旁,镇内铺设柏油路。乡政府工作人员及11户,37人养殖驯鹿猎民搬迁新居。260头驯鹿进入饲化养殖的圈舍。根河市的目标是将敖里古雅新村建设成高水平,高起点,高品位的猎民新村。既而建成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发展生态旅游,兼有畜牧业养殖的生态旅游城镇。力争2005年鄂温克猎民年人均收入达到3800元。然而根河市政府这种“善意”的决策,却引来了一系列的烦恼,猎民不满,社会议论,媒体热点,国际关注。一串串复杂的问题,一环环难解的矛盾,接踵而来,使根河市政府以及上级机关不得不认真面对和思考,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至今没有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反而,问题出的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是:
1.没有科学的搬迁依据;搬迁之前,事先没有请权威专家进行详细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没有人类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民族学家,生态学家的实地论证和科学结论。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有关民族自治地方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应当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
2.采用不符合实际的“生态移民”项目;满归镇附近的敖鲁古雅民族乡,周围生态环境良好,野生动物多,森林及林间草原植被丰厚,不存在生态环境恶劣,不适于人类生活生存的实际。而实施“生态移民”的新址建设地,距市区非常近,植被及苔藓远不及驯鹿的饲养。新建的猎民村居住面积小,每户51平方米,使用面积36平方米,几乎很难置放床以外的其他家具物品,给猎民带来极大的不便。
3.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对于乡政府和猎民集体搬迁,驯鹿养殖前景,均没有详细的科学的解释与说明,致使鄂温克猎民,盲目签字。
4.新建猎民新村的周围环境不适宜驯鹿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远不如敖鲁古雅民族乡旧址,其环境,气候,森林,林间植被,森林昆虫,不适应驯鹿的生存习性。敖里古雅驯鹿是北极驯鹿圈中属于最南端的驯鹿种群,活动范围很大。敖里古雅猎民乡新址较原址,气温高,蚊虫多,湿度大,苔藓植被少,不适应驯鹿长期放养,驯鹿无法觅食更多的苔藓,造成驯鹿体质下降,有时驯鹿走失,甚至被偷猎者猎取。
5.没有得到广大猎民的同意,擅自收缴猎民枪支;对于仍然在森林放养驯鹿的猎民来讲,狩猎是他们重要的生存手段,他们长期在密林深处放养驯鹿,很少能吃到蔬菜,水果,猪肉等食物,只能靠狩猎的动物来获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同时,随驯鹿习性游猎于森林的猎民,无力抵御凶猛的野生动物,保护驯鹿和自身的安全,他们的身体素质,民族感情受到伤害。又违反了《枪支管理法》第六条第三款和第十条的规定。
6.敖鲁古雅鄂温克的猎民,在敖里古雅乡旧址生活时期,已经和满归林业局建立了多年的友情互助的关系,但是,搬迁新址的根河林业局还没有适应突如其来的猎民,出现很多与猎民生产生活相抵触的事件的发生,两年来已有十余人被拘留和罚款处罚。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7.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的狩猎原本是以满足自己生活为主的猎取行为,现在,林场职工,擅自入山的“盲流”,他们偷猎,下套子,放炸子,致使野生动物减少,驯鹿也深受其害。有时驯鹿也被熊,狼等吃掉。由于驯鹿数量减少,形成不了规模效益,鹿茸市场不景气,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养殖驯鹿,使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上山养殖驯鹿。
8.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男性青年人。由于生活贫困,知识素质低,无其他生活技能,无能力娶妻,失去生活信心,借此酗酒,形成相当一部分单身群体。
9.由于部落贫困,周围环境变化,媒体因素影响,中国唯一的北方驯鹿文化急速消亡,在以往的图片,影像,资料就可以看出,山林正在逐渐变的寂静,民族的符号正在淡化,身体素质渐渐颓废,就是现在到山上驯鹿养殖点,很难找到以往的民族文化特征,独具特色的鄂温克驯鹿人和驯鹿文化将成为昔日历史的陈列物。
如何解决现阶段敖鲁古雅鄂温克的现实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家园问题,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条之规定,建议划出一定范围的林地,建立驯鹿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议把现汗玛天然林保护区重新划归为汗玛驯鹿生态林保护区。
2.驯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敖里古雅鄂温克人一直承担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驯鹿的养殖与繁育,理应享受国家公勤人员的工资待遇。因此,建议恢复鄂温克猎民的护林员工资,并享受国家保护动物工勤人员的工资待遇。敖里古雅鄂温克猎民成为有工薪的护养员,承担养殖,繁育,保护驯鹿的工作。使其中国唯一的二级保护动物——驯鹿能得以安全,安逸,自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3.重新给鄂温克猎民发放民用枪支,划定使用范围,规范使用用途。
4.将驯鹿文化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加以培育和扶持,使我国珍贵的森林狩猎文化与驯鹿文化得以保留并以发展。保护国家稀有物种,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