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宴(三)

(2008-08-15 15:13:18)
标签:

评赛观赛

奥运

开幕式

文艺晚会

盛宴

张艺谋

中国

文化

分类: 我的文章

 

盛宴(三)

 

开幕式开始前,是多个少数民族表演队表演的民族歌舞。我的坐位虽然是正位,但是座次靠上。在能容纳十几万人的“鸟巢”体育馆里,突然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些小规模表演队的表演,他们在这样的大场合里表演,实在是很难掀起波澜。就连素爱民间歌舞的我,也放弃了在场馆里看表演,出去了。我在场馆的长廊里游转的目的,不止是想参观外围的布局,更是想寻找卖纪念品的地方,我还想看看有没有卖奥运首日封的。但是我很失望,好不容易找到了售卖点,却没有什么可买的东西,这说明咱们在奥运会延伸产品的开发上还有欠缺。奥运会首日封更是买不到,其中有一个卖明信片的地方已经停售了,但是还拥满了已买到明信片的人在那里写地址,然后发给自己热爱的人。

盛宴(三)

 

开幕式就要开始了,我们看见一队一队的,穿着古代长袍的人推着方桌进入场地。令我想起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顿时很失望,于是脱口而出:“这个张艺谋,又是这一套。”但是,华灯一亮,舞者起舞,我们顿时眼睛一亮。这么庞大的阵容,这么整齐的阵容,这喧天的气势,都是无可比拟的。接下来的场内倒记时也是非常经典的。把场内观众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在“鸟巢”这么庞大的体育场,要表现震撼的的效果,恢弘阵式,张艺谋的“这一套”确实厉害。

 

盛宴(三)

 

演出的开场国旗入场,还有九岁小女孩的童声演唱使在场的中国人,无不心升民族自豪感。,。文艺晚会上篇是《灿烂文明》,开篇是由一个展开的卷轴推出文房四宝,四大发明,展现的精巧独特,出神入化。特别是“文字”那一部分,用人的力量组成的活字印刷的效果,也很叫绝。当全场回荡“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时候,真是心潮澎湃,但是,也不能不说,这一段时间太拖沓了。甚至有一些压抑。接下来是“戏曲”部分,这部分也太压抑,是用皮影戏的表演舞台,再配几个戏曲唱段,在选配上都觉得不透亮,到了一群孙悟空出现,才稍见释放。“丝路”和“礼乐”部分也比较精致,整个上一篇章都在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用一定的时间里展现出来,我不得不承认,是很不错的。

 

盛宴(三)

 

开幕式文艺晚会的下篇辉煌时代由星光、自然、梦想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一个亮点,星光有钢琴王子朗朗弹钢琴;自然有及具中国武术特色的太极拳;梦想退出一个巨大的地球,上面站着唱主题歌的刘欢和莎拉·布莱曼,这个主题歌虽然不敢跟我们熟知的《手拉手》媲美,但是也与那个山水田园画卷一样,恬淡、隽永、意味深长。

盛宴(三)

 

在这两个篇章里,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以至文艺晚会演出好像没有演完就结束了,这种“没有演完”的感觉,不只是因为演得好,还有一种“缺点什么”的感觉。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丰富而深邃,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是很难囊括其中的。而我觉得中华民族还有一个其他国家很难具备的特点,它有很大的包容性,56个民族和睦相容,组成的中华民族丰富多采的多元文化,而在晚会上只用几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孩子表现是不够的。也许,还有一些内容,留给了闭幕式来展现。点火仪式在场内观看效果一般。在这就不恭维了。

盛宴(三)

 

有人说这场演出是朦胧诗,很美,很朦胧,但是有点看不懂。我旁边的人说,中国人都很难看懂,外国人就更看不懂了。另一个人接着说:看不懂老外才会竖大拇指呢。而我感觉,这个开幕式像一首散文诗,恬淡,不失激情,形似散淡,却至始至终贯穿着一个内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贯穿点设置的也非常妙。那一张大纸在开幕式整场贯穿,从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到田园牧歌式的写意画,再到二百多个国家队员纷纷踩踏过的世纪彩虹,全场观众不禁得为此唏嘘不止。

盛宴(三)

 

这场开幕式文艺晚会最叫绝的是光的艺术的运用,是那么出神入化,奇妙幻影。给人以震撼的感觉,这种震撼的感觉,只有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得更强烈。还有一个震撼的感觉,就是那个演出团队,这个万人以上的演出团队,他们阵容整齐,激情饱满,步调一致,他们的一举手一抬足,都是那么的统一,没有一丝一毫的错误。有这样一只优秀的团队,才能有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能作用。

盛宴(三)

 

看完奥运会开幕式,就有朋友发来短信问我在场的感受,我当时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震撼。因为这场开幕式的时间太长了。我已经被炎热折磨得太久太久……再有,中国决定张艺谋来搞这场晚会,就决定了,这场晚会肯定是“张艺谋特色”的盛宴:奢华、神奇、惊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盛宴(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