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在哪里

(2007-09-15 16:03:02)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生活记录

 写《幸福指数》为的就是向博友发出一个昭示,征求大家对幸福的看法,果不其然,博友们对幸福的观点各持己见。
 塞上老刀是第一个来的,他的留言来源于我上次给他写的留言,他在博中说到什么男人女人,什么山高水长,我给他留言:
管你山有多高,俺把你淹死——哈-
我的留言有点儿狂,怕伤着有些男人,但是老刀心眼一点不小,他很宽宏地哈哈笑罢,来我这里留下温柔一刀:
其实我们很幸福
被水淹了也幸福

雪燕是位可爱的小妹妹,她刚跟雨含和文青青游玩一番后,回来兴致勃勃地写博,害得我嫉妒非常,留言中多少有点酸,于是,这丫头嘿嘿前来安慰我 :

我们的幸福就在于,在合适的时间找到了合适的人,做了合适的事情。呵呵!但愿下次游玩,有你同行!

 一米阳光也是咱内蒙古的姑娘,一个人漂泊在异乡,想家的时候特别多,于是她来留言: 

远离了内蒙古远离了草原 远离了醉酒当歌
才知道那是魂牵梦绕的牵挂才知道那是融入血液的爱恋

触摸阳光也是咱内蒙古的姑娘,她在北京生活,一次我不知怎么找到她的博,便深深为她精彩的博文和细腻柔美的文笔所吸引,于是成为常客,她来留言:

幸福是一种感觉,
幸福指数与财富多少并不成正比。

鲍张红宇这丫头也很有意思,她常给我发小纸条,有一次说老弟,我一惊:莫不是我又搞错了性别,因为初次登陆老猛的博,就以为他是个女女,因为有段时间他的博文有点腻,又贴了一个女人的照片,后来知道那是一个他崇拜的偶像的照片。这个鲍张红宇,我也没见过,估计她叫张红宇,鲍可能是她的夫姓,呵呵,这是我乱猜哦。她的留言没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却使那些认为我们的幸福的人,有了一点嘲讽的意味:

真可是家家扶着醉汉归.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静夜清音也是咱内蒙古姑娘。她认为生活在内蒙古也很自在  

我也觉得生在内蒙很幸福,视线不被阻挡,身心不被挤压^^

商商是咱内蒙古的一位女记者,也是通过博认识的,不敢说了解,但是觉得她是一位侃快的姑娘,她的留言是: 

读搏感言:
幸福是一种能力和修养,需要用朴素来滋养,也是一种奢侈品!
下午好!

紫色雪茄的留言和商商的留言一样,都蛮有道理,她们认为幸福其实就在自己的手中,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

幸福是自己找的,难道不是吗?

蒋雨含这丫头就是自己创造幸福的高手,这一点我很钦佩她,有的时候,自己不如意的时候,也时常能想起她……说到在内蒙古的生活幸福不幸福,我倒觉得雨含有一定的发言权,因为多少年前,我就劝过她,让她到北京发展,因为我知道她的才干。可是她却始终没有去。因为她觉得:

我就觉得在内蒙古生活幸福指数很高。
当然不排除在很多时候很受一些庸人的折磨。但是不管怎么折磨我们都幸福,怎么着吧。
呵呵。

八百年如一日是位在北京生活的蒙古族汉子,他说:

羡慕的东西,总是觉得美好,
但得到了,也不一定那么好。

幸福指数的标准,千差万别。

八百年如一日说得对,人们对幸福的指数理解和要求千差万别,各有各的理解方法,杜玉林是咱内蒙古老乡,他在遥远的深圳生活,对他来说,幸福的时候,就是回家的时候: 

是的,每次回老家,都不想走.

 郭雪波是位蒙古族作家,他有极强的民族忧患意识,他说:

当把一个民族,培养成只是"能歌善舞并善饮"的群落,真不知是谁的幸福.

居北京者聚会,也有不唱不忘的----
一个族群,总是有人睡,有人醉,也有人醒.
如迁徙的雁群,精神头雁,总是轮流值夜.
别忘了值夜才好.

这个听雨可不是咱内蒙古的听雨,她是北京人,儿子留洋国外,她是一位寂寞而美丽的“空巢”母亲,她认为蒙古族是一个快乐得民族:

我一直就以为蒙古人个个都能歌善舞,是个快乐无比的民族哦。

 演武和凤凰于飞都认为:  

幸福不是指数,而是一种感觉.

  刘利华是我早年认识的朋友,多年不见,又在博上有了来往,他这些年致力于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并写下长达一百万字的《成吉思汗传》(对不起,还不知道书名)。他说:

关于幸福的层次理解不一样,西方学者说过,人最高层次的幸福,就是自我实现。

曼德尔娃也是蒙古族作家,她认为: 
能歌善舞是蒙古民族的天性。
幸福不幸福,在我们每个人心里。

还有一位没留下姓名的新浪网友说:  

蒙古人除了喝酒.唱歌和弯弓以外还有别的本事!
比如散文,诗歌,神学等等,不胜枚举.

正像大家说的,幸福的感觉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对我来说,我觉得唱歌的时候,即是我高兴的时候,更可能是我悲伤的时候。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用歌声来表现悲怆。有很多妇女一个人走向大草原,走向深林,放声大开高唱,就是为了排解心中的积郁。
这两天我参加内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族研讨会,刘晓春博士说到鄂伦春族猎民谈幸福,他说打不上猎,我就感到不幸福。
用别人的眼光看他们的幸福,觉得他们家有电器有钱花,就应该幸福了,可是祖祖辈辈以猎为生的猎人,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了猎枪,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放弃了幸福。
那么,牧民呢,他们为了环保,为了“沙尘暴”,他们的草场被圈起来了,牛羊被圈起来了,他们也说:没有了草原,我们不幸福。
还有菜农,随着城市的扩张,大片的菜农失去了土地,他们拿着有限的补偿款,去买房,去买菜,他们说,没有了菜地,我不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幸福指数
后一篇:乌审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