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怀念《泾水悲咽悼永锋》崆峒樵夫

(2022-07-22 09:01:10)

泾河悲咽悼永锋

————回忆泾川县政协文史委卢永峰同志

 

人与人的缘分,说起偶然,其实有必然的成分,那简直就是宿命,一生能遇见谁?能遇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相识,那几乎都是命里注定的事。我与卢永峰先生神交已久,只是无缘相见,他20006月,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文集《泾川见闻录》和《泾川人物录》后我多次打电话索求,一直没有如愿得到,所以就没有全方位观察他文学与文史创作的全部痕迹。之后虽然有两次短暂的会晤,只是时间太短,有些话题也无法打开,只是礼节性的问候而已。

翻开他的简历,倾心而明快,19642月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二生于荔堡镇小卢家村,弟兄弍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泾川县教育局、泾川县委宣传部工作,历任文书、泾川县委报道组组长,后被组织提拔为泾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社会职务兼任平凉地区文联文艺、地区作协理事、泾川县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后被调整到泾川县合道乡、丰台乡党委书记、县文体局党委书记、党组书记、局长、20141月调县档案局局长、20176月调到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直到20201024日,农历九月二十二日突发心脏病遽逝,终年仅仅58岁。

卢永峰先生是泾川为数不多的多产作家之一,出手极快,文思若泉,写文章立马可待。他从1987年开始爬格子写新闻类稿件开始,先后撰写新闻、理论、文学、摄影作品1000多篇幅,120多万字,均被国家、省地报刊采用,有54篇作品获奖,其中《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被评为平凉地区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多次被地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先进个人”、“优秀通讯员”,受到表彰奖励。

《泾川见闻录》是他精心打造的新闻通讯作品集,出版于20006月,分初涉文苑、时代写真、泾河浪花、盛世随缘、四辑134篇文字,可以说是泾川县社会人文发展的全记录。正如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曲家协会常务理事、著名剧作家、甘肃省文联主席程世荣先生在序中所说:“卢永峰写的两本书《泾川人物录》、《泾川见闻录》读后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耳闻目睹,是我们对泾川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者无论从感性上认识,或者从理性上思考,我都感到泾川了不起,不可低估,泾川人更了不起,不可小看。雄辩地说,泾川的事业是靠勤劳朴实的基础人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恶,如果没有祖祖辈辈根植于泾河两岸的一代又一代人的泾川人,这些可大书特书的事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泾川人写泾川的人,写泾川的事业这本身就是泾川的自豪和骄傲,足以彪炳史册。书中消息、通讯、调查报告、论文、诗歌、散文、楹联、报告文学、歌曲等,无不使人啧啧称赞。一个年轻作者是十年笔耕不辍,对生于斯、长于斯孕育其成长的可爱家乡富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是人间真情,这种爱车是世间至爱,他把家乡的神经美貌描绘的处处引人入胜,字字动人心弦。他是吸吮着泾河的乳汁、感悟着黄土地的芳香长大的,为了报答母土之浩恩,让泾水为他作证,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不失时机地把泾川的事情一件一件向外宣传,不分高低地把泾川的人作为典型往出推,向外打。长年累月引吭高歌泾川颂,殚精竭虑挥笔疾书母土情,从而使泾川的天空更加蔚蓝,泾川的额黄土更加纯厚,泾川的一切更加美丽多姿,熠熠生辉。”这是对泾川的赞歌和卢永峰的高度赞美和中肯评价。

我仿佛听到了泾河的呼啸、我们看见了宫山的悲咽,我知道这是卢永峰生活的一山一水发出的对他不尽的思念。

2020426日,我在卢永峰、吕富贵的陪同下参观了泾川大云寺、博物馆、吴焕先纪念馆,中午卢永峰用自己的稿费破费接待了我,我们拉的非常投机,之后他还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发给我,在平凉市作协办的《晚晴》上发表了,谁知者竟然是我与永锋最后的交往,但愿我们友谊之树长青。

崆峒樵夫王继儒2022628日于鹤城平凉三余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