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曹植《鹞雀赋》

分类: 辞赋评注 |
魏·曹植《鹞雀赋》
鹞(1)欲取雀。雀自言:“雀微贱(2),身体些小(3),肌肉瘠瘦(4),所得盖(5)少。君欲相(6)啖,实不足(7)饱。”
(1)鹞(yào):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
(2)微贱:卑微;低贱。
(3)些小:柴小、微小。
(4)瘠瘦:瘦削。
(5)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6)宾语“我”,指代雀。
(7)不足,不够。
鹞得雀言,初不(1)敢(2)语(3)。“顷来(4)轗轲(5),资粮乏旅(6)。三日不食,略(7)思死鼠。今日相(8)得,宁(9)复置(10)汝! ”
(1)初不:全不。
(2)从文意看“敢”疑是“取”之讹误,取,听从。
(3)谈话。
(4)顷来:近来。
(5)轗轲:古同“坎坷”,困顿。
(6)行文调谐音律而变动语序,旅乏资粮。
(7)稍稍。
(8)宾语“你”,指代雀。
(9)难道。
(10)释放。
雀得鹞言,意(1)甚怔营(2):“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3)。皇天降鉴(4),贤者是听(5)。”
(1)内心。
(2)怔营:惶恐不安。
(3)倾覆、葬送。
(4)降鉴:下察;鉴,明察。
(5)判断。
(1)怛惋dá wǎn,悲伤。
(2)毙,歪斜着倒下断了气儿。
(3)果蒜:颗蒜,犹言一瓣蒜,摹雀首之形。
(4)"首伏",坦白服罪。
(5)“烈”同“列”?陈列;摆开
雀得鹞言,意甚不移(1)。依一枣树,藂莀(2)多刺。目如擘椒(3),跳萧(4)二翅。我当死矣,略(5)无可避。鹞乃置雀,良久方去。
(1)移:动摇、放弃
(2)藂(cóng)古同"丛"。莀(chén):草多的样子。
(3)“擘”同“掰”bāi,裂开、切开;椒,花椒,果实球形,暗红色。
(4)跳萧(xiāo):扑腾。
(5)大约.。
二雀相逢,似是公妪,相将(1)入草,共上一树。仍叙本末(2),辛苦相语(3)。向者(4)近出,为鹞所捕。赖(5)我翻捷(6),体(7)素(8)便附(9)。说我辩语,千条万句。欺恐(10)舍长(11),令儿(12)大怖(13)。我之得免,复胜于免。自今徙意(14),莫复相妒(15)。
(1)相将:相偕,相共。
(2)事情原委。
(3)辛苦,辛酸悲苦;相,代词“她”,代妪雀;语,告诉。
(4)刚才。
(5)恃。
(6)翻捷:机敏迅速。
(7)本性。
(8)平素,往常。
(9)顺从依附。
(10)欺侮恐吓。主谓倒装句。
(11)刘知己《史通。杂说中》“曲相崇敬标以处士王孙。轻加侮辱,号以仆夫舍长。”舍长,指称鹞,贬义。
(12)我。
(13)畏惧。
(14))徙意:谓改变意念。
(15)忌恨。
曹植是魏晋时期开风气之先的重要诗人,有"建安之杰"之称。他的《鹞雀赋》是其作品中少见的一篇俗赋,题材上深受诗经、汉乐府的影响,以调侃语气,游戏笔墨,再现建安通脱诙谐风度。钱钟书先生评价道:“植之词赋,洛神最著,虽有善言,尚是追逐宋玉车之后尘,未若此篇之开生面而破余地也。”但是在更多的时间里,在重雅轻俗文坛风气的影响,这篇赋专家关注不多。
该赋的创作年代,据宋人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二载,该赋的碑文“在枝江县杨内翰室,系草书,前有隋大业皇帝序云,陈思王,魏宗室子也,云,黄初三年二月记”。黄初初年是曹植一生中最为多事、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对他此后的生活、思想意识、心理状态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黄初元年(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故,长子曹丕继位,黄初二年,曹植私祭曹操惹怒曹丕,又不好以私祭父亲的罪名治罪,只好给曹植安上一个醉酒悖慢,劫胁使者的罪名,徙封安乡侯(河北晋州侯城),邑800户;黄初三年四月,封鄄城王(山东鄄城县),邑2500户,曹植获罪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大约在黄初三年年初返回封地途中写下此赋,曹植虽然政治上脱险,但心存余悸,碍于其兄曹丕的高压,以象征手法托寓言以抒怀。
http://s13/mw690/001oCJoczy77hqU8Gugbc&690
曹植章草《鹞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