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尽的契诃夫(修订版) 醋栗 赏析
(2008-12-08 21:17:21)
标签:
醋栗庸俗性田产谷仓伊凡果园杂谈 |
分类: 丹竹文论 |
把庸俗戳破了给人看
──契诃夫短篇小说《醋栗》赏析
刘建中
税务局里的小职员尼古拉·伊凡奇在城里工作时,老是想到乡下去生活才好。他有一个愿望, 就是在乡下买一个小小的庄园种醋栗在他看来,“不能想象一个庄园,一个饶有诗意的安乐窝会没有醋栗”。他给自己的理想生活画了这样一个蓝图:有一定的产田,产田上离不了这样几种东西──主人的正房、仆人的下房,菜园和醋栗。他的抱负就是实现这些。他苦心经营, 等这些愿望都实现了时,他已经变得“老了,胖了,皮肉松驰”,“脸颊、鼻子和嘴唇往前拱出去”,没有丝毫的活力了。
尼古拉·伊凡内奇的一生,没有特大的灾难,也无意外的发迹;无品不正的劣迹,也无引人注目的创举。他的一切只是表明他的理想是终于实现了。乍看,这平淡的生活实在没有再现的必要,
世上许多人不都是那么平平常常地过来了吗?但契诃夫不这么看,
他认为在平淡而又平常的生活背后潜藏着无数的庸俗,
无数的庸俗集合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庸俗的社会习气养成了人物性格的庸俗性,而人物性格的庸俗性又是社会的庸俗习气在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契诃夫通过层层剥笋的办法,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庸俗性的戳破:
首先,作者准确地活画出了人物狭隘而自私的灵魂。“尼古拉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幻想将来怎样吃自己家里的白菜汤,在那种令人馋涎欲滴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怎样在碧绿的草地上吃饭,在阳光下睡觉......”“他常描画他的田产草园”。 他虽然干的是税务局的公事,骨子里整天想的却是个人的安乐。
其次,作者真切地勾勒了人物为聚财不择手段的丑陋行为。
他
作者的叙述是客观的(诸如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故事人的口传达出来却不留人为的痕迹),犹如生活本身一样不容置疑;作者的剖析是精辟的,犹如作家手中行医的解剖刀一新奇样准确严厉。 读者从小说那客观的叙述、精辟的剖析中,感受到了一种平淡而又平常的,表面漂亮而本质肮脏的生活的审思。
在现实生活的平淡中挖掘出重要的内容,在表面上没有破绽的地方看出破绽,在堂而皇之的生活中找出“灾祸、琐事和鄙俗行为”,挑出庸俗的霉素来,是契诃夫写作的高明之处,但这不是契诃夫的写作目的。他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启发读者和自己一起,重新思考生活,认真评价生活、刻意寻求生活和真谛, 激发读者对现实生活中一切庸俗的憎恶之情,从而自觉地改选社会、 争取自由和幸福而不要按部就班地虚度时光。诚如作品所写到的“不要心平气和,不要让自己昏睡!趁年轻、强壮、血气方刚、要不疲倦地做事!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应当有,如果生活有意义和目标,这个意义和目标断然不是我们的幸福,而是一种更合理、更伟大的东西”。 一个有理想的活人,站在一道壕沟面前, 本来可以从上面跳过去或者搭一座桥过去,那么,就不要等着它自动封口或淤泥把它填满了”再行动。
附:醋栗
从清晨起,整个天空雨云密布。没有风,不算热,但空气沉闷。每逢大地上空乌云低垂、等着下雨却不见雨的阴晦天气,总是这样的。兽医伊凡•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员布尔金已经走得很累,觉得眼前的这片田野像是没有尽头。前方很远的地方,隐约可见米罗诺西茨村的风车。右边,起伏的山丘绵延开去,远远地消失在村子后头。他们都知道那是河岸,那边有草场、绿色的柳树和不少庄园。如果登上小山头,放眼望去,那么可以看到同样开阔的一片田野,电线杆,以及远方像条毛毛虫一样爬着的火车。遇上晴朗的天气,从那里甚至可以看到城市的远景。如今,在这无风的天气,整个大自然显得温馨而沉静。伊凡•伊凡内奇和布尔金内心里充溢着对这片土地的爱,两人都在想,这方水土是多么辽阔、多么美丽啊!
“上一次,我们同在村长普罗科菲的堆房里过夜,”布尔金说,“当时您想讲一个什么故事来着。”
‘是的,我当时想讲讲我弟弟的事。”
伊凡•伊凡内奇深深地叹一口气,点上烟斗,刚要讲起来,可是不巧这时下起雨来。四五分钟后,雨下大了,铺天盖地,很难预料什么时候雨才能停。伊凡•伊凡内奇和布尔金犹豫不决地站住了。他们的狗已经淋湿,夹着尾巴站在那里,讨好地望着他们。
“我们得找个地方避避雨,”布尔金说,“去找阿列兴吧。他家住得近。”
“那我们走吧。”
他们立即拐弯,一直在收割完的庄稼地里穿行,时而照直走,时而折向右边,最后走上一条大道。不久就出现杨树林,果园,然后是谷仓的红屋顶。有条河波光粼粼,眼前展现出一段深水湾、风车和一座白色浴棚的景色。这就是阿列兴居住的索菲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