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儿哥?市儿哥?轼儿哥?
(2025-01-09 12:50:52)
标签:
文学/原创人文/历史文化生活情感 |
四儿哥?市儿哥?轼儿哥?
1974——1975年间,笔者在部队的团政治处理论组工作,因为自己有独立的办公地方,地处又较为僻静,所以一度成为老乡战友的聚会地。一天,记不得是谁领来一个身着便装的年轻男人,说此人是漯河车辆厂的业务人员,来部队驻地附近办理相关业务,并称呼此人为“四儿哥”(至于是那个字吃不准,不知道是不是市儿哥,抑或是轼儿哥,暂且称其为四儿哥吧),让我给予四儿哥提供一些必要的方便。
四儿哥比笔者大几岁,中等个子,国字形脸庞,皮肤白皙。与四儿哥相处的不长日子里,四儿哥除了出去办理业务,大多时间都在笔者的办公室静静地待着,到了饭点儿就跟着笔者去距离不远的团部饭厅就餐。其后不久,四儿哥办理完毕业务就离开部队驻地返回漯河了。笔者不知道漯河车辆厂座落在哪里,也不知道车辆厂出产什么物件,那时候的资讯手段落后,再也没有和四儿哥联系过。
1980年前后,笔者老婆突发无名高烧,住在郾城县医院治疗多日不见好转,大夫说,非得注射红霉素才能把烧降下来。那时候医疗手段有限,类似红霉素这样的药物也不是随意可以找到,县医院没有,县城所有药店也没有,假如弄不到红霉素,病人的病情可能就很麻烦。无奈,我安顿好病人的护理,想骑车去漯河市里碰碰运气。
那天很冷,西北风很大,而且下着冰雨。去漯河的路上心里一直在琢磨,漯河药店也不一定有红霉素出售,只好再见见较为熟稔的战友求助一下了。到了漯河,几个药店挨家问下来都没有红霉素,营业员鄙视着笔者,似乎仅凭一个毛头小伙就能买到比如今抗癌药还金贵的红霉素。药店出来,笔者去了就近的战友王新民家,说起买红霉素,王新民说,其母去世不久,临终前注射过红霉素,还剩有几支。王新民翻出三四支红霉素,笔者接过来激动得捂在心口上,说不尽的感激的话语。
从王新民家出来,笔者在漯河市区的老街口盘桓片刻,因为注射红霉素一次性需要十支,现有的三四支远远不够,想想法儿再向谁求助一下。就在笔者站在冻雨中手足无措时,猛然间遇见了从此路过的四儿哥。这是四儿哥从部队告别后的第一次见面,笔者也早已从部队复员安排在外地工作,所以路遇四儿哥还是很激动的。简单寒暄几句,四儿哥问笔者站在这里做啥,笔者告诉四儿哥要找红霉素,病人亟需。四儿哥二话没说,就告诉笔者他家还有医治病人留下的几支红霉素,让笔者原地等着,他回家去取。半个小时不到,四儿哥折返回来,交给笔者七支红霉素。病人有救了,笔者激动地和四儿哥告别,顶风冒雨十五分钟抵达郾城县医院,把红霉素交给护士“全部加进去”,便累得瘫成一堆泥了。说来也怪,加进红霉素的盐水滴下去三分之一,病人一直稳定在四十度以上的体温就逐渐降下来了,而且从此再也没有高烧过。
缘于笔者在外地工作,随后又把老婆孩子也迁到身边,回漯河的机会便少之又少。王新民在漯河市税务局工作,虽然不常见面,但是通过在省税务局工作的连襟可以打听到王新民的信息。颇为遗憾的是,从此笔者便和四儿哥失联了,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期间笔者也通过熟人去漯河车辆厂打听四儿哥,无不是无疾而终。
笔者与四儿哥失联四十多年了,没有来得及真诚感谢四儿哥的慷慨帮助,也不知道四儿哥如今过得怎么样?四儿哥如果与笔者有心理感应,应该知道笔者一直没有忘记四儿哥,期待着有机会看望四儿哥。
祝福四儿哥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