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我的小弟张卫军
(2024-08-27 11:58:52)
标签:
文学/原创人文/历史文化生活情感 |
想起我的小弟张卫军
看曲剧《白玉簪》中曹宝山与曹张仓兄弟俩历尽沧桑重逢时的一折,曹宝山深为二弟曹张仓的善良忠义所感动,笔者不由得感同身受引起共鸣,想起小弟张卫军。笔者与小弟张卫军没有血缘关系,但情感胜似亲兄弟,他却是笔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员。
笔者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进城工作的家父既不要我这个婚生子,也不承担一分钱生活费与教育费,是老妈带着笔者回到姥姥家村庄寄人篱下,靠辛勤劳作、靠鸡屁股银行供笔者上了几年学,识了几个字。家父其后再婚,迎娶的继母却没有生育能力。他们试图把笔者从老妈身边要走养在身边,曾经一起短暂的生活,他们似乎觉着难以驯服笔者真正成为自己的儿子。于是,他们就从外边血泊里抱养了一个私生子带在身边,同时也以此宣示自此与笔者保持必要的距离,即便是其后一起生活了,似乎笔者也是寄养的外人一样,这个私生子就是笔者的小弟张卫军。
小军没有学会吃饭的时候,要靠炼乳煮饼干沫喂养,擀碎饼干、煮炼乳的活儿基本就是笔者所为。其后,家里为小军专门养了一只奶羊,放羊、割草、挤奶、滤奶、煮奶的活计由笔者操持。小军学会走路,笔者就时常领着去街上喝豆腐脑,家父与继母还会背着笔者询问小军,哥哥是不是私下打他了,即便是笔者路上训斥了小军,小军当着爹娘也会摇摇头予以否认。当然,小军在家父与继母的教唆下,偶尔也会堵住门向笔者要钱买这买那。无论如何,兄弟间频繁地接触,无疑增加了情感的累积。笔者在外地工作,也曾经接幼小的小军来笔者工作城市小住,好吃好喝款待他。在小军眼里,哥哥的一切都是好的,都比家父与继母家里强,又喜欢回去炫耀一番,所以常常让家父与继母妒忌白眼。爱屋及乌的缘故,小军对笔者的儿子也溺爱有加。他驮着儿子走路,儿子高兴得双手拍打小军的脑袋,笔者自然会制止儿子的行为,小军则说,让他打,一点儿也不疼。小军相过几个对象,每每都会对女方说,以后成亲的话,你可以惹爹娘生气,但不能惹哥哥生气,一旦惹哥哥生气,拴住日头也说不清的。
小军到了婚龄,自己找了个对象,还领到笔者这里看看,但家父与继母坚决反对,从不让小军的对象进入家门。笔者特意用车拉着家父与继母,巧妙地来到小军对象的家里,让两亲家见面商议婚事并定下婚期。家父说,无论婚期定在哪一天,反正家里啥也没有准备。没办法,笔者从工作的城市准备了烟酒、炮仗,连婚礼司仪也带着回家,让家父通知老亲旧眷参加小军婚礼,份子钱家父收下,笔者为了小弟算是赔钱赚吆喝。第二天举行婚礼,头天小军告诉笔者还没有婚床,笔者和老伴儿带着小军去家具店为小军置办婚床,包括床上系列用品,小军的婚礼得以如期举行。后来小军从单位内退,想自己做生意,笔者就利用必要的方便条件,让小军做起了生意,日常生活也有了起色。小军平时生活上也会一时拮据,只要小军说给笔者,都会没有多也有少的接济他。
前二年,小军看央视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有感,便有寻找亲生父母的想法,对此家父和继母不支持,自然不会给其提供如何帮助。小军告诉笔者想找亲生父母,笔者便通过家父介绍的只言片语线索,与《等着我》热线联系。《等着我》栏目组给笔者回话,让小军把血样采集后输入寻人网,结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操作成功,成了小军人生的一大遗憾。
家父与继母见我们兄弟情感很好,便以为是一路货色,养老指望不上,有意敲响警钟。于是,有一天给我们买来县曲剧团演出的戏票,剧目说是《墙头记》,教育人们孝敬父母的内容。笔者和小军去看戏,结果上演的不是《墙头记》,临时改成《卷席筒》,内容是后娘如何恶毒、异姓兄弟如何情深义厚,闹了个乌龙。
前年冬季正是疫情肆虐之时,有半个月没有小军的信息,正在疑惑之际,大堂哥的孙子电话告诉笔者说小军死了,要商定埋殡事宜。头天笔者还和继母通电话没有说小军的事儿,其后也一直没有得到家父与继母的信息。笔者通过小军街上的一个玩伴儿电话咨询,原来是小军自己在家住,可能是感染了疫情身上冷,床边开着取暖的小太阳,直挺挺的死了,暖气熏得气味传出去,邻居报告社区才发现的。上午发现小军死亡,在家父继母主持下,下午就被拉去火化了。至今,家父与继母一句话也没有给我说过小军去世的事儿,气得笔者至今没有联系他们。和小军毕竟兄弟一场,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让见最后一面,更不能一句话也不说的。可能是因为十年前埋殡老妈时笔者置买的三代墓给小军留有墓穴,家父似乎很介意,担心笔者知道小军死讯会把小军骨灰埋在这里。其实,小军的墓穴上面覆盖很严实,不再埋在这里就不再揭开盖板而已,并不影响墓地的整体观感。
看着《白玉簪》里兄弟俩历尽劫波抱头痛哭的场面,笔者想起小军也忍不住落泪了。没有哥哥的陪伴,小军在那边会不会感到孤独呢?小军如果在天有灵,应该知道哥哥想着他呢。
小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