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假龙话叶公
(2023-05-19 16:22:00)
标签:
文学/原创人文/历史文化生活情感 |
真龙假龙话叶公
1,明代,叶县县衙前,
【叶梦祖气喘吁吁地跑到叶县县衙前】
【廊檐下的登闻鼓被使劲擂响】
叶梦祖【高声地】:“冤枉——!”
2,县衙
【知县急慌慌带领师爷、六科执事、三班衙役升堂】
知
衙
叶梦祖【战战兢兢在大堂外跪石上跪下】:“小民叶梦祖叩见大老爷。”
知
叶梦祖:“小民世代居住叶邑镇北街,常年在江夏开店做营生,却时常遇见有人公然说,缘于汉代刘向‘叶公好龙’的寓言,由此可以看出先祖叶公沈诸梁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小人,也因此质疑小民日常经营缺乏诚信,致使小民经营日益惨淡,入不敷出。”
知
叶梦祖:“小民听说,所谓‘叶公好龙’是汉代刘向,依据春秋时圣人孔夫子的徒弟子张拜见鲁公的故事改编的。故小民欲状告孔夫子师徒无中生有、以讹传讹,无耻诽谤小民先祖,以致小民先祖蒙受不白之冤两千年。敬请大老爷明镜高悬,为小民先祖正名。”
知
叶梦祖:“太爷!您不让小民状告孔夫子,岂不是先祖蒙受孔夫子徒弟子张与刘向的无耻诽谤,永远也不能正名了吗?其实,不只是小民要状告孔夫子,天下所有先祖后裔的叶氏宗亲,也无不对此耿耿于怀呢!”
知
叶梦祖【磕头作揖】:“小民深谢太爷恩典,希冀太爷早日查到信史,公开为叶氏先祖历史真实面目正名。”
3,叶县保安镇
知
路
知
路
知
路
知
4,田庄乡
壮
知
壮
知
壮
知
壮
知
壮
知
壮
5,县衙
【很多收藏的方志、名人著作、历史大事记等等,层层叠叠,琳琅满目】
知
6,负函城门
字幕:公元前489年(周敬王31年,楚昭王27年)壬子初秋
【孔子与弟子子路、子张、子贡等一行惬意地观摩负函城的建筑风格】
孔
子
孔
子
子
子
【闪出】
7,负函驿馆
【叶公沈诸梁与孔子师徒客气地会见】
沈诸梁【歉然地】:“夫子师徒大驾不远千里莅临叶邑,着实令叶人蓬荜生辉。只是在下王命在身、公务繁忙,无奈怠慢了夫子一行,望祈恕罪。”
孔
沈诸梁:“夫子一行周游列国,还能光降叶邑,足以让叶人风光呢。”
孔
沈诸梁:“夫子过奖。沈某世食君禄民膏,深知背负职责义务。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体恤百姓,造福黎民,乃是为官者之必须罢了。”
子
沈诸梁【笑着摆摆手】:“哈哈!在下哪有你们师徒说的那么好啊。其实,自从尹叶之后,街头巷尾不乏有背心者臧否我的流言蜚语呢。”
孔
沈诸梁:“在下生在江汉,长在荆襄,自幼崇拜凤鸟。然而读书得知中原有蟠龙,故倍加喜爱,只是素来无缘得识。自从尹叶之后,雕梁画栋看刻龙,专赴龙山观驭龙,闲暇之余自画龙,几乎如痴如醉,以致官邸屋顶有龙纹图饰,家具器物有龙纹刻画,日日生活在龙的世界里,所以便有人戏谑说我叶公好龙。”
【家臣递过来几件沈诸梁制作的龙纹雕饰】
【孔子师徒相互传看,无不栩栩如生】
子
沈诸梁【大大方方地】:“其实,在下只不过是喜欢画龙而已,市井之徒却演绎什么我不但在各种器物上都雕刻龙纹,而且口口声声喊着‘龙啊、龙啊。’结果让天龙知道了,十分感动地飞到我家,从窗户里被龙头伸进来,尾巴摆在客厅里,把我吓得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瘫倒在地上昏厥过去。由此得出结论,说什么所谓叶公好龙而非真的好龙,只是好似是而非的假龙,而不是好真正的天龙。你们听听、品品,他们岂不是欲借此非议诋毁沈某人乃口是心非的小人吗?”
【孔子忍不住笑了】
【子路、子贡、颜回也跟着笑了】
【唯有子张没有笑,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似乎叶公洞悉了自己诽谤他的真相】
【闪出】
8,叶邑官邸客厅
【“白马非马论”的公孙龙自鲁国返回楚国,路过叶邑,特意拜访叶公沈诸梁】
沈诸梁:“公孙先生奉君王之命,去鲁国从学于孔子,焉何有暇光降贱地呢?”
公孙龙:“在下是在鲁国从学于夫子,然而君王欲再筛选几名士子送往鲁国,故我返楚即是筹办此事。时日尚且宽裕,有幸路过叶邑一方宝地,倘若错过结识叶公之机缘,岂不抱憾终生?”
沈诸梁:“公孙先生客气了。先生自有白马非马的雄辩之术,诸子百家之中拥有一席之地,楚国学问家之巨擘。如今又奉命入鲁从学于孔夫子,博采众长,相辅相成,定为流芳百世之大学问家呐!”
公孙龙:“叶公过奖,不禁汗颜。在下取名为龙,自然喜欢天龙。居鲁期间,夫子的弟子无不称誉叶公好龙,昔日也曾听人说起此事。故今日登门造访,欲亲见叶公是如何好龙的。”
【沈诸梁拿起案头一幅刚刚画完的龙图,展示给公孙龙】
【龙图上一条天龙张牙舞爪、腾云驾雾、辗转腾挪、活灵活现,令人叹为观止】
公孙龙:“叶公以叶为家,励精图治,深得中原文化之精髓,所绘之龙出神入化。”
沈诸梁:“叶邑乃是龙文化发源地,在此生活,要想不好龙都难。比如轩辕黄帝战蚩尤即在此地。蚩尤原本是一条苍龙,战败后落地变为滍水,就是你进入楚地路过的那条河流。还有西去不远的鲁阳,有豢龙氏之后刘累避祸的尧山、邱公城,滍水之阳尚有古人驭龙的大小龙山。不怕先生笑话,尽管在下并非生于斯、长于斯,不敢说在下好龙如痴如醉,如今确实已经离不开龙了呢。”
公孙龙:“王命在身,在下无暇在此逗留日久。如若以后得闲,定当追随叶公拜谒圣地且画龙雕龙,以畅闲情逸致。”
沈诸梁:“那敢情好。在下期盼先生再度光临。”
公孙龙:“孔夫子在叶邑结识叶公之后,常常念叨于你。有个师兄名叫子张的拜见鲁哀公时,还以叶公好龙为例,耐心劝诫鲁哀公呢。”
沈诸梁【匪夷所思地】:“在下与鲁哀公何干?子张为何拜见鲁哀公时,要提到在下好龙呢?”
公孙龙【认真地回答】:“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宇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真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以见君,却七日不礼,君非真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亡之。敢托而去。’’”
沈诸梁【颇为气愤地】:“叶公好龙、然而惧怕真龙之说,在叶邑也曾有所传闻,无非是一二背心者,甚或非议诋毁之人所为。难怪当初我当着孔夫子诘难此说时,子张的脸色那么难看,原本就是他在叶邑四处张扬贬损我的呢。”
公孙龙【不以为然地】:“叶公不用计较,只要有人四处传播于你,无论是褒是贬,不见得就是坏事。你没见如今有人想出名都急疯了啊,手段无以复加,不能埀名青史,也得遗臭万年,不求红得发紫,也要黑得发亮。叶公坐镇叶邑,就会有人在诸侯列国中为你扬名,岂不是好事儿?即便是后世人可能记不住叶公治叶之丰功伟绩,备不住也会知道叶公好龙的典故,自然会去追寻真实的叶公之为人处世呢。”
沈诸梁:“哈哈!别价!世人如若只知道子张谬传的叶公好龙之典故,岂不是以为我叶公沈诸梁乃是华而不实、口是心非的小人吗?”
公孙龙:“只要有人知道叶公好龙,自然会据以考究叶公治叶的政绩,进而给予你人品以公正评价的。”
沈诸梁:“哈哈!若如先生所言,也算是歪打正着,因祸得福吧。”
公孙龙:“哈哈哈!”
【闪回】
9,县衙书斋
【知县抚卷沉思】
【画外音】:“原来如此。所谓叶公好龙之典故,春秋时的孔夫子徒弟子张是始作俑者,此事似与孔夫子无涉。汉代的刘向以讹传讹,堂而皇之地将其写进《新序·杂事》,其后历代又以此典故启蒙童生,以至于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看来此案不用再升堂裁断,就让叶梦祖把这些有关资料抄写回去,广泛传于天下叶氏宗亲,事情的原委真相与是非曲直,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剧终】
(仅供导演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