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渡沟遐思

(2022-03-23 15:43:04)
标签:

文学原创

人文/历史

文化

生活

情感

重渡沟遐思

重渡沟遐思

 重渡沟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西南部,距洛阳市118公里,离栾川县城48公里,距鸡冠洞、老君山、龙峪湾50公里,九龙山温泉18公里。

重渡沟景区以竹海、瀑布、流水最为著名,景色与尧山的画眉谷、辉县的八里沟各有千秋。倘若到重渡沟游览,三五人厮跟着,沿着金鸡河边的竹林拾阶而上,脚边清澈见底的金鸡河流水淙淙、蜿蜒而去,头上葳蕤婆娑的竹海山林遮天蔽日、摇曳多姿,悬崖峭壁边上几处大瀑布倾天跌落而下、响声如雷,那是一种什么感觉?置身于恍若仙境的重渡沟景区,足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不已。重渡沟遐思

听导游小魏说,之所以命名为重渡沟,是因为当年王莽撵刘秀时,刘秀狼狈逃窜在这条人烟稀少的荒沟里,侥幸躲过王莽的追捕。其后刘秀登基建立东汉光武王朝,再次来到这里驻跸,不乏别样滋味,于是便将其命名为重渡沟,蕴含重新到来之意。虽然这番说辞颇具演绎色彩,但不少游客深信不疑。

笔者不是汉史专家,也不是专门研究光武帝刘秀的学者,但笔者做过《昆阳大战》的专题,主角便是昆阳大战之后两年登基为光武帝的刘秀。查阅信史《后汉书》、《东观汉记》等书籍,刘秀当年从长安太学白丁布衣返回故里随州,一路上狼狈不已,吃尽了苦头,但是并没有发生王莽撵刘秀之说,而民间所谓“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传闻应该就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再说了,刘秀西去长安求学,是从新野起步一路往西,走商洛古道北去长安的,太学毕业从长安返回故里是出潼关往东,走的是伏牛山东端尽头的宛洛古道。再后不久就是南阳兵起义,请战北徇在今河南叶县发生的昆阳大战敲响王莽新朝的丧钟,然后又奉刘玄之命征战河北,在河北宣布登基为光武帝,最后才定都长安。所以,从刘秀成长发达的轨迹来看,一是刘秀从来没有被王莽追撵过,二是也从来不会路过重渡沟这一带的,故“重渡沟”之名应是另有说辞的。当然,笔者想,这样讲并不是非得以此否定导游的说法,更不是以此贬低重渡沟的文化底蕴,而是仅仅以此还原历史的真相而已。

进入重渡沟景区,就会发现每一块指示路径的标牌上都题头写有“马海明精神”的字样。查看资料及询问当地百姓得知,马海明(1953——2011)曾经是当地的镇长,当年他力排众议大胆科学决策,带领广大村民砸锅卖铁筹集资金,在穷山恶水的基础上开发了千姿百态的重渡沟景区,甚至为了景区的某一段路径如何走向、某一块标牌如何展示、某一处摩崖石刻如何书写,马海明都是呕心沥血事必躬亲,不惜折损身体健康,以至于英年早逝。当地的百姓没有忘记马海明,因为是他带领群众栽下了重渡沟这棵一劳永逸的摇钱树,因为是他把穷山恶水的沟沟岭岭变成了靓甲一方的旅游景区,让世世代代穷怕了的人们端到了金饭碗,过上了小康的富裕生活。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马海明就是这样不可多得的官员,他的杰作重渡沟永远铭记着他的功勋。虽然马海明英年早逝,但是他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里,他的精神将与重渡沟景区永存。笔者想,如果我们的干部都像马海明这样说实话、办实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为老百姓谋利益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我们的老百姓还有什么怨言可说呢?还有什么实际问题不能解决呢?

 

                                                 2022-3-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重游鸡冠洞
后一篇:咀嚼桑葚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