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黄河口湿地风光 |
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境内,面积15.3万公顷,1991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湿地是水域和陆地交错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说。据调查,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有116多种,海洋生物有800多种,鸟类18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天鹅等30余种,是东北亚内陆和环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
每年的秋冬相交时节,成千上万只由北南迁的候鸟集聚在黄河入海口,场景蔚为壮观,给冬季枯燥的黄河口平添了灵气和生机。目前,在黄河入海口发现有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三种,大天鹅最多,主要分布在大汶流、黄河故道、飞雁滩等地。大天鹅体长约1.5米,体重可超过10千克,全身羽毛洁白,嘴多为黑色,上嘴部至鼻孔部为黄色。疣鼻天鹅在黄河口极少见,总数不过20余只,体重可达23千克,是最重能飞的鸟类,每年往返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的距离可长达4千到6千千米。天鹅曲颈长,约占体长的一半,飞行时头部直伸,速度极快,在高空中组成斜线或“V”字形队列前进。天鹅无论栖息在湖泊、河流等水域中,还是飞翔在蓝天白云间,多为一雌一雄配对,并结成终生配偶。天鹅平均每窝产卵6枚,由雌天鹅孵化。幼雏颈短,绒毛稠密,出壳几小时后的幼雏即能跑动和游泳。未成年天鹅羽毛灰色或褐色,具杂纹直至满两岁以上,第三年或第四年达到性成熟。天鹅雌雄两性相似,除繁殖期外,天鹅成群地生活。天鹅食物主要以水生植物的种子、根茎、叶子和杂草的种子为食,也啄少量的水生昆虫和蚯蚓等。近几年来,石油开发的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良好的自然保护区,成就了黄河入海口越冬的鸟类逐年增多,形成一道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动感画卷。
瞧,又是一年雪飘时,成群结队的天鹅如期飞至黄河入海口,那“咯咯”的长鸣声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