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胡氏家规家训
标签:
转载 |
分类: 胡氏文化研究 |
胡氏家规家训
芗城胡氏家规包括礼让,士习,官箴,农桑,国课,俗尚,邪教,禁盗,备荒,表率十条。主要是礼仪教化、为官修德、农桑稼穑、缴纳田赋、禁盗安分等方面内容。
胡氏“家规十条”制定的目的是:“家规十条列诸谱次束心思也正风俗也”,“勉恪遵而力行之以无愧为忠孝之后”。意思是:“家规十条”是维护家族秩序的法则,教育子孙后代的行为规范,后世子孙要遵守家规,恪守道德,修养学识,正心修身,保持节义文章的门风,无愧为忠孝之后。
胡氏“家规十条”条条都体现了胡铨家族忠君爱国、奉公守纪的本色。如第三条“官箴”中,“凡有隶仕籍者,无论一绾半通,尚各一乃心奏乃绩。以佐圣明,是之谓忠;以绍祖烈,是之谓孝”。要求族人入仕为官就要忠,承继祖先就是孝。如第五条“国课”里,就要求“在吾族现有田亩者,共当仰体上仁,急公早输,以无愧为淳良。慎毋顽梗拖牵滋追呼之扰。”就是要求族人主动缴纳田赋,做奉公守纪的良民。
为了能让子孙后代遵家规传家风,一向注重言传身教的胡铨,感念“祖宗创门户之艰难,未有不自子孙不肖破之”,在去世前不久,专门用古律写下家训。在家训里,胡铨告诫子孙后代要“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家之有规,国之有禁。胡氏“家规十条”和胡铨家训是凝聚胡氏家族先辈智慧的结晶。写进族谱,世代延续,子孙后代人人均须遵守,如有违反,必受家规惩戒。
第一条
原文:今惟恪遵圣谕明训,佩服③圣贤遗经,朝夕而不离乎。是则周中规,折中矩④,暴戾不生,祸乱不作,休明之风骎骎乎日上矣。尚其勉旃⑤无忽。
注释:
①
②
③
④
⑤
释义:而今只能恪守谕训,敬重圣贤留传的经典,每天不离不弃,这样才合乎规矩,不生暴戾,不生祸乱,美好清明的风气才会日渐形成。这还需要大家勉励,不得忽视。
第二条
“士习不端,古今同慨也”
原文:士习不端,古今同慨也。乃者①盛朝设科,自岁科②两试迄乡会场,以文取士,皆以觇③其品行经术。忠简公④有云:“道六经而文,不六经者有之,未有道不六经而文六经者。”斯言也,是可勒⑤为士者箴。尔子姓其各凛⑥之遵之。
注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释义:读书人的行为不端正,是古今之人共同愤慨的。旧时代昌盛的朝代设科举,自岁科两次考试到乡试,以写作才能评价读书人,都是测评他们的品德行为和经术程度。胡忠简公说:“遵循六经而写文章,不遵循六经的人有,但却没有不遵循六经而可以写出具有六经精神文章的人。”这句话可以作为读书人的箴言,家族子孙应当秉承并且遵守。
第三条
原文:凡有隶仕籍者,无论一绾半通④,尚各一乃心奏乃绩。以佐圣明,是之谓忠;以绍祖烈,是之谓孝。毋奔竞,毋瘝官,毋觖望。庶几圣朝名臣,而余姓亦有厚幸焉。
注释:
①
②
③
④
释义:凡是在仕途中的人,不论官职大小、俸禄多少,都应一心一意工作,表达自己的绩效。这样来辅佐圣明,就是叫做忠;这样来继承列祖列宗之志,就叫做孝。不要奔走竞逐,不要去卖官鬻爵,不要因不满意而生怨恨。历代圣朝名臣中,我们家族的人也有在列的。
第四条
“司其职”
原文:尔子姓属在耒负①,出作入息,其各宜乃力。《书》曰:“若农服田力穑②,乃亦有秋”,此其验也。他若业工贾者,尚亦黾勉③。司其职,庶不愧盛世良民。
注释:
①
②
③
释义:我族人以耕种为主,出门耕种,归来休息,每个人应尽自己的努力。《尚书》说,如果用心耕作尽力种庄稼,总有收成的时候。这句话是很灵验的。其他如从事手工业、商业的人也应该勤勉。用心做好自己的职业,不愧为太平盛世里的良民。
“国课早完”
原文:朱文公①云:“国课②早完,即囊槖③无余,自得至乐。”吾族现有田亩者,共当仰体上仁,急公④早输⑤:,以无愧为淳良。慎毋顽梗拖牵滋追呼之扰。
注释:
①
②
③
④
⑤
译文:朱文公说:“尽快缴完国家的赋税,即使自己口袋里所剩不多,也自得其乐。”这些话真是诚恳啊!我家族现有田亩的人,应当尽快地将公粮输送给朝廷,这样才无愧为淳朴善良的百姓。尤其不要顽劣梗阻,拖延导致完税的困难。
第六条
“家有传礼,恪守成法”
原文:吾族素号节义文章,家有传礼,谨以司马①、晦翁②二公为法,恪守成法,无或背戾③,陨越④典章,有愧方家风规焉。
注释:
①
②
③
④
译文:我家族一直以来以文章节义著称,家传礼仪,慎重地效法司马、晦翁二人治家格言,恪守成型的礼法,不违背或乖戾,不逾越典章,否则有愧于大方之家的风范。
“上罹国法,下玷门风,莫此为甚”
原文:盖游惰①而不务生业②,而流为盗赌博,则荡尽产业而激而为盗。本祠设立条约诰诫者三,盖盗贼最干禁令。上罹③国法,下玷门风,莫此为甚。
注释:
①
②
③
译文:懒惰的人不愿从事生产劳作,而堕落为盗窃赌博,将家产荡尽后变成盗贼。本祠堂立条约,再三告诫,盗贼最受禁止,上犯国法律,下玷污门风,没有什么比做盗贼更可怕的。
第十条
“兹者设立条约,无非为族姓勉以入孝出弟仕忠之义”
原文:《孟子》曰:“中①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斯言也,交责②之辞也。兹者设立条约,无非为族姓勉以入孝出弟仕忠之义。而督③教者久而玩倡不责实效,则子亦渐为懈惰而视为具文。是其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之道乎?《书》云:“慎厥始,惟图厥终”。父兄勉之,子弟勉之。
注释:
①
②
③
译文:《孟子》中说:“品德修养好的人能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够的人;有才能的人能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希望有贤良的父兄。”这句话是一种托付责任的言辞。现在设立族规条约,无非是为勉励族人入则孝、出则悌,做官忠心耿耿的意思。督促教育的人长期只是倡议而不查究实效,族弟子也渐渐懈怠懒惰而视为徒具形式的规章制度。这种不出家门的教育能成就教育之道吗?《尚书》说:“谨慎地做好开始,就要想到它最后的结果。”父兄以此相勉,子弟也以此相勉。
●
●
●
●
●
注释:
①
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