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缙云胡源张山寨七月七庙会

(2008-07-26 18:01:47)
标签:

古方山人

缙云

张山寨

七夕节

民俗文化

胡源乡

民俗旅游

旅游

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的七月七带着杭州的18住摄影爱好者去了缙云老家拍摄“七月七庙会”,现在又快到七月七了,接到朋友电话说今年还想去拍摄的民俗,问我是否有时间同去,我没有定下来,因为我计划明天先回去一次,这样七月七可能就不一家能回去,而且刚好是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我想在杭州看开幕式,当天回来可能会累。

   现将去年网友们拍摄的照片在这里发一下,更多的看他们的网页,将情况简单介绍一下,如果我不能陪同他们也好有一个参考。

  大家可以上网百度检索“缙云 张山寨”或“缙云七夕节”

 

缙云胡源张山寨七月七庙会

    张山寨,在缙云县城东南16公里,胡源乡招序村北,岩门之南。中有陈十四庙,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山寨四周奇岩偎倚,苍松郁深,环境清幽。有老鹰岩、钓担岩、沙鱼岩、观音洞、仙剖岩、金钟岩、狮子岩、滴水岩渚景。相传嘉庆五年(1800年)东山人(张姓)和居住寨中鲍姓人争山地,发生多次械斗。官司打到县里,贡生江绍淹向知县刘庭易进言:“张鲍两姓地盘事小,奉祀陈十四娘娘事大,应扩大庙祀地盘。”于是刘知县判东山人献出大殿周围三十丈土地,并将张山寨改名献山庙。道光四年(1824)扩建庙宇,知县林鹏飞撰记。

缙云胡源张山寨七月七庙会
   

庙内供奉陈十四娘娘。农历七月初七为朝山日,参拜民众络绎不绝。陈十四,我国浙南、闽北一带民间传说中的女神。

缙云胡源张山寨七月七庙会

 

缙云胡源张山寨七月七庙会
    一年一度的“七七会”使这里成了不眠之夜。只听得鼓乐声声、鞭炮阵阵,只见得礼花冲天、彩灯耀眼。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小小的山寨,突然变成了人山人海:山坡上坐着人,山道上挤着人,而“七七会”的中心场地更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缙云胡源张山寨七月七庙会


   伴着通宵达旦的鼓乐声和鞭炮声,候在山上的人,要等到天亮才能看到更为热闹的场面:一支支来自各村的演出队伍,敲锣打鼓从山脚鱼贯而上,拿出精心准备的节目,在寨子的开阔处隆重开演———这时候才是“七七会”的正式开始。
    据当地人考证,张山寨的“七七会”始于明朝初期,参加活动的节目有罗汉阵、大莲花、36行、抬阁、跳大头娃娃等,体现的都是民间祈福等美好愿望。现在的“七七会”,又加进了军鼓、腰鼓、秧歌等富有现代气息和节奏感的节目。

 

先到的村在路上等待。献山庙迎案主要有三支队伍:章村胡村方向一支,岩坑岭脚吴方向一支,雅江方向一支,多时总计达五万余众,人神共乐,好不热闹。雅江、石上、池岭、山坑、卢秋、大黄六个村叫“六保”,每年轮流做庄设坛,今年是石上村设坛,就在石上村水口会合。

浩浩荡荡的行进队伍。长旗全部在前,然后是分村列队,每个村又分别有罗汉队、十八狐狸、三十六行、莲花班、秧歌队等所经过的村庄都要设茶饭招待,并放鞭炮相迎。而队伍则买力表演。

当然主要目的是要进香,求得娘娘保佑,使村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演过节目,拜过娘娘,求得神仙的护佑,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平平安安即是福啊。

 

——————以前图片转是2007年七月七我们同去的网友所拍,如果有不便请告诉我删除。

似水如歌http://qin8868.photo.pconline.com.cn

 

 

七夕节

 


 

http://www.jynews.com.cn 中国缙云新闻网 来源:   2008-01-25 15:24

七夕节:七月七,叠罗汉。罗汉是缙云县历史流传下来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分迎罗汉、叠罗汉和背罗汉三种。

迎罗汉是缙云乡村的一个传统节庆,主要是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寺庙开光时进行,全县乡村组成罗汉队,其中大号、长号、锣鼓队开路,毛公旗(长旗)紧随,罗汉队、三十六行、十八狐狸、铜钱鞭、秧歌队,从村里出发步行到固定的庙,沿途所到的村庄都要用茶水、便饭招待,用鞭炮、锣鼓接送,庙前塔2-——5个戏台,请业余和专业戏班演戏或叫品戏场,热闹非凡。这种节庆主要是乞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和天下太平。

叠罗汉选择在比较大的道坛,身着古色服装,腰系大扎包,由身强力壮的人任罗汉柱(由基柱、中柱、顶柱)及左右、前后4人(叫插翼)和罗汉顶,共8-——12人组成,这种叫叠罗汉。

罗汉叠好后,鞭炮齐鸣,罗鼓喧天,唢呐、大号响起,要绕天井8-——10圈,并且选村中最宽敞的道路沿街迎,观众紧随,热闹非凡,主要是为了乞求好运气、好收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转:西天梵音
后一篇:享受奥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