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胡源张山寨七月七庙会

标签:
古方山人缙云张山寨七夕节民俗文化胡源乡民俗旅游旅游 |
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7年的七月七带着杭州的18住摄影爱好者去了缙云老家拍摄“七月七庙会”,现在又快到七月七了,接到朋友电话说今年还想去拍摄的民俗,问我是否有时间同去,我没有定下来,因为我计划明天先回去一次,这样七月七可能就不一家能回去,而且刚好是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我想在杭州看开幕式,当天回来可能会累。
庙内供奉陈十四娘娘。农历七月初七为朝山日,参拜民众络绎不绝。陈十四,我国浙南、闽北一带民间传说中的女神。
先到的村在路上等待。献山庙迎案主要有三支队伍:章村胡村方向一支,岩坑岭脚吴方向一支,雅江方向一支,多时总计达五万余众,人神共乐,好不热闹。雅江、石上、池岭、山坑、卢秋、大黄六个村叫“六保”,每年轮流做庄设坛,今年是石上村设坛,就在石上村水口会合。 浩浩荡荡的行进队伍。长旗全部在前,然后是分村列队,每个村又分别有罗汉队、十八狐狸、三十六行、莲花班、秧歌队等所经过的村庄都要设茶饭招待,并放鞭炮相迎。而队伍则买力表演。 当然主要目的是要进香,求得娘娘保佑,使村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演过节目,拜过娘娘,求得神仙的护佑,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平平安安即是福啊。 ——————以前图片转是2007年七月七我们同去的网友所拍,如果有不便请告诉我删除。 似水如歌http://qin8868.photo.pconline.com.cn 七夕节 |
http://www.jynews.com.cn 中国缙云新闻网 来源: |
七夕节:七月七,叠罗汉。罗汉是缙云县历史流传下来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分迎罗汉、叠罗汉和背罗汉三种。 迎罗汉是缙云乡村的一个传统节庆,主要是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寺庙开光时进行,全县乡村组成罗汉队,其中大号、长号、锣鼓队开路,毛公旗(长旗)紧随,罗汉队、三十六行、十八狐狸、铜钱鞭、秧歌队,从村里出发步行到固定的庙,沿途所到的村庄都要用茶水、便饭招待,用鞭炮、锣鼓接送,庙前塔2-——5个戏台,请业余和专业戏班演戏或叫品戏场,热闹非凡。这种节庆主要是乞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和天下太平。 叠罗汉选择在比较大的道坛,身着古色服装,腰系大扎包,由身强力壮的人任罗汉柱(由基柱、中柱、顶柱)及左右、前后4人(叫插翼)和罗汉顶,共8-——12人组成,这种叫叠罗汉。 罗汉叠好后,鞭炮齐鸣,罗鼓喧天,唢呐、大号响起,要绕天井8-——10圈,并且选村中最宽敞的道路沿街迎,观众紧随,热闹非凡,主要是为了乞求好运气、好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