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又是一年麦收时
阳光六月,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上一片金黄,微风掠过,麦浪汹涌,金黄的大毯子上,点缀着一个个红的、绿的、白色的花朵,不,那是一台台轰鸣的收割机正在忙碌着,又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2008年的麦收季节,比以往来得晚了一些,也许是07年的寒流尚未完全散尽。07年岁尾南方遭受五十多年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冰雪灾害。今年麦收之前超过三十度的天气可谓屈指可数,虽已入夏,前几天下了一场雨,还的穿上春装,其实正是这场雨催熟了渴望已久的麦收。
如今的麦收时间短了,累也不那么大了。科技改变了人的生活,现代化的收割机走一遍,颗颗麦粒就轻松的归仓了。遥记儿时的麦收,清晨,天刚蒙蒙亮也就是约四点钟,大人们就叫起睡不醒的哼哼唧唧的孩子们,赶紧穿了衣服,迷迷糊糊的坐上早已套好的小拉车,直奔待收割的麦田去,去了有时就是一天,有自带干粮的,也有后来送去的,基本都是大卷子、包子、咸鸡蛋、咸鹅蛋、咸小鱼之类,到地之后就分工,大人割两耧,孩子割一耧,遥望长长的地头,也是很憷头的,但想到这是自己辛勤而又需糊口养家的劳动收获时,再累也得坚持,我们的父辈们不都是这么坚持下来的么!八九点钟太阳渐渐的热起来,汉也渐渐的往下流出来,嘴也越来越干,喝口凉白开又割起来,一直割到漆黑末晚。明天依旧是这个点,去了后分了工,一人一趟,捆麦子,捆完够一车,大人就装车往家拉,孩子们依旧如蜗牛似的继续捆着直到全部把这一地清理完。下一步就是到麦场里,用铡刀一个一个的把一捆麦子的麦穗铡下来,摊在场里晾晒,到中午正热时分,套上牲口拉着碌碡,一圈又一圈地碾压起来,孩子们这时的任务就是翻场,压好后就是起场扬场,然后就会看到像一个小山似的麦堆形成了,然后大人孩子都乐呵呵地装袋子运回家了。那时麦秋一般最少也得半月二十天的。麦收时常常伴随着“打锣锣,卖锣锣;下来麦麦吃饽饽;你一个我一个;馋地那个小孩打嚒嚒”这样的儿歌以缓解劳累之苦。儿时的麦秋可算是一件大事,那时学校都要放麦假的,假期语文作业都留这样一篇作文叫《打麦场上》。想想那时,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心情是快乐的,一年中难得有几个笑脸,那可算是其中之一了。
今年的麦收,全国又是一个丰收年,连遭受大地震的四川也丰收了,这给我们多日沉重的心情增添了几分欣慰。是啊,我们不仅能挺住,而且也能用我们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愿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后取得更大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