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学连载之五----供给定理
(2018-07-15 12:37:00)
标签:
市场经济新经济学供给定理供求关系供给定律 |
关于供给,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正方向变动。具体而言,对于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相反,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这就是供给定律,或称为供给规律。
三、供给定理对传统理论经典例子的解释
我们来看百度百科里传统供给定律理论所举的两个例子及描述:
让我们回到供给定律上来。和需求定律一样,我们可以用供给定律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举两个发生在2010年的典型例子。
首先看看大蒜的情况。2008年,新蒜的上市价格在每斤两三角钱,蒜农不得不赔本卖蒜。2008年9月,各地大蒜库存相继出售,大大超出市场需求,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到2008年11月,价格跌破每斤一角,远远低于库存成本,不光蒜农赔本,大量的中间商也是血本无归。2009年大蒜初上市时,收购价格仍然较低,进入7月以后成交价格才逐步攀升。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蒜价格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嗖嗖”地一路飞涨。从最初的一斤一两角到2010年5月的四五元,最贵时曾一度高达六七元。“大蒜价格都快比肉贵了!”消费者对此惊呼。大蒜价格为啥“高烧不退”?我们用供给定律来分析就不难理解。据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该县被称为大蒜之乡)的蒜农反映:“今年的大蒜价格比去年高点不假,但产量比去年减少了1/3。”据了解,金乡县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为58.5万亩,比2008年减少10.5万亩,干蒜平均单产为785.2公斤,比2008年减少311.5公斤,减少了近1/3;全县总产为45.93万吨,比2008年总产减少6.71万吨,减幅为12.7%。由于2008年的大蒜价格严重超跌,导致2009年大蒜供给量严重不足,大蒜价格报复性上涨。这种价格忽高忽低的现象在农产品身上屡见不鲜,经济学上可用蛛网模型予以解释。
我们再来看看大学毕业生的情况。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8个专业连续3年失业人数最多。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分析,上述专业若是放在五六年前,都是热门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工资高。如今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真是不可思议,但如果我们用供给定律来分析一下,原因自然不难找到。恰恰是因为前些年学校扩招,多半都是热门专业在扩招,增加了这方面人才的供给量。另外就是这些行业逐渐稳定成熟,当时需求的大量人才,现在都已成为骨干,行业的需求量,尤其是对初学者的需求量没有那么大了。
以上两个例子也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供给往往落后于需求的变化,这当然是因为某种商品的生产需要一个周期(比如大蒜的生产周期为1年,而一个大学生的培养周期一般为4年),所以如果有关部门没有计划好协调好的话(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这样的计划协调越来越困难了),就很容易出现供给和需求失衡的现象,无论是在农产品市场还是在劳动力市场。
上述例子,都是百度百科里举的例子。分析两个例子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些断章取义,因而无法科学证明传统理论。
首先来看大蒜的例子。这个例子中,只是把2008年和2009年的价格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了价格下降、供给减少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多看几年的行情,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和传统供给理论不符。下面是新华网财经频道2016年11月1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蒜商的十年轮回:07年抄底血本无归 今年终补齐亏空》,文章是这样描述的:
在经历了2006年蒜价的“黄金年代”后,2007年大蒜价格快速回落,到当年6月中旬,新蒜价格跌至0.75元/斤的低位。这让老陈和合伙人看到了发财的希望,于是通过各种渠道凑了100多万元,毅然决然地“杀入”蒜市抄底。
“不成想,2008年蒜价彻底崩盘,一度触及0.05元/斤的历史低位。”谈起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老陈记忆犹新,“尽管后来回涨了一些,但很快我们连冷库费用都抵不上了,最后真是血本无归。”
在老陈的印象中,蒜价2009年触底反弹,2010年“一骑绝尘”,2011年“蒜你狠”不知所踪、“蒜你贱”如约而至。在达到了2012年的高峰后,蒜价2013年、2014年又跌入谷底,直到2015年才有所好转。
上面的一段话说明,2006年蒜价很贵, 2007年大蒜价格快速回落,到当年6月中旬,新蒜价格跌至0.75元/斤的低位。这说明,肯定是2007年供给增加了,似乎符合2006年价格上涨,造成2007年供给增加的理论。但是2007年价格下降后,2008年价格彻底崩盘,一度触及0.05元/斤的历史低位,这说明,2007年相比于2006年的价格下降,并没有造成2008年的供给减少,相反,从价格继续下降看,供给反而增加了,这又与传统的供给理论矛盾!这说明,传统的供给理论是错误的。如果用新理论解释,就容易了。2007年的价格下降,并没有造成2008年的供给减少,是因为2007年的价格仍然有利润,只要有利润,就会有人生产,而且还有可能增加生产。2009年触底反弹,是因为2008年许多蒜农赔钱,所以不种了。而有些人预期2009年会是“小年”,种植量会减少,所以种了,因而2009年会有一定种植量,而不是所有人都不种。这样,市场供小于求,所以价格涨了。这些,都是符合新经济学供给定理的。
再来看看大学毕业生情况的例子。大学设置什么专业、招收什么样的学生,看当时学生的需求,而不是看以后毕业时的就业率或者失业率。当时招收学生有利润,而且好招,所以招生计划就多,即供给多。如果现在失业率多了,需求少了,招生不好招,肯定会减少供给量。其实,这是一个需求方面的例子,或者说,是供求关系方面的例子,而不是供给方面的例子,因而例子本身来证明传统供给理论就是不科学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