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名笔谈》之4   双星陨落,大师何不复来

(2009-12-10 12:08:30)
标签:

杂谈

《未名笔谈》之4  双星陨落,大师何不复来     王义遒

 

  2009年7月11日,曾是北京大学的两颗明星,任继愈教授和季羡林教授先后陨落了。一时碧空失色,星光黯淡,天地同悲。

  两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者,称得上是当今学术大师。这“大师”不像现在很多学术职称是通过某种机构“评审”出来的,而是学界公认的。这“公认”尽管没有法律依据,却要比当今各种评审机构评出来的更加权威,更加服众。因为各种机构难免受权势左右,而“公认”却“公平自在人心”,是学界同行用学术标准检验,甚至是普通百姓用道德标准衡量出来的。

  当然现在也有一种假“公认”,或貌似“公认”,是少数人操控媒体炒作出来的。媒体加冕容易充当大众“公认”,这是当今高科技时代的又一弊端。作为这个时代的公民,应该拥有辨别这类“真假”的责任和本领。否则,不但自己吃亏,还会误人误事。

  两位先生的“大师”是经受了时代考验的。这“时代”体现在他们的年龄上,他们都已超过九十,一位93,一位98,如果按虚岁来算,季先生当是长命百岁了。任先生的学问集中在哲学与宗教,而季先生的学问照任先生的话来说,则是“非中非洋、非古非今”。他们毕生从事学术工作,愈老弥坚,因此著述丰盛;学术研究的深度、广度与时间跨度,都不是现在一般学者所能企及。“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的学术生命都超过七十了,堪称奇迹,大师之名由是得到公认。

  现在大师似乎越来越少了。大师好像都是几十年,近百年才能铸造出来的。但是也不尽然,鲁迅、郭沫若,清华国学的四大名师不是早就成名了么?他们成名的时候年龄都不到50岁。可是,当今50岁而成大师似乎是天方夜谭。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是:现在的年轻人学术功底没有那么深,因而出世晚。再一个解说可以是:因为年老的大师名声盖世,压在上面,年轻人出不来。还有一种说辞是:现在年轻人太多,尽管也颇有成事者,但彼此彼此,互相踩乎,像一笼螃蟹,谁也难出头。还有说现在缺伯乐,识得人才的人少。总之是其说不一而足,但大师难出来却是公认事实。

  不过我想,上面种种说法虽各有其理,根本的原因似乎还在于俗话所说的“时势造英雄”,现在还没有造就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时势”。搭起了用武之地的“擂台”,不愁“英雄”不来。

 

 

                                                    2009年8月1日于蓝旗营

                                                    2009年11月15日改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