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凤鸣禅寺始建于五代十国的后周广顺二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我到达这儿的时候竟然看不到一点点古代的影子,一个全新的凤鸣禅寺!一个无名的作者这样写道:路过凤鸣禅寺,一个城市的良心正被装扮得金碧辉煌,凤凰的鸣叫不见了,梧桐不见了。
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这片土地上就曾经是凤凰栖息的地方,这就是桐乡的由来。焕然一新的桐乡凤鸣禅寺的古意已经荡然无存,寺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迎面看见的是写着“阿弥陀佛”的影壁,反面写着“当勤精进”,清水池里塑着观音菩萨的塑像,两侧分别是“大愿桥”和“大爱桥”。这儿有专职的导游为人们讲解,她叫我们从大愿桥进入,从大爱桥走出,听她讲解一遍,觉得她是一个导游更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
进门要买5元钱的香花券,走到寺门下,你就能听到无数的鸟叫声,寺里除了几棵移植来的大樟树,很少有树,却有成百上千的麻雀在此栖居令人称奇。人们说桐乡是凤凰居住的地方,而常有“百鸟朝凤”之说,这无数麻雀在此栖居正说明这儿有凤凰居住啊!庙宇檐下的无数麻雀令人不得其解。
这个寺的很多佛像都是寺里的愿定法师自己塑造的,栩栩如生。跨入庙门前,导游提醒我们不要踩门槛,那是佛的肩膀,你可以不信佛但你不能不敬佛,听听也蛮有道理。四大金刚的殿中央的匾额上写着“入三摩地”,导游说三摩地象征着自由、平等、庄严。
走进里面是一个正在新建的大殿,殿前的“报众生恩”的碑刻印象至深,导游说:“人生在世要报三种恩,首先就应该报父母恩,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至,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活着的时候应该报答父母的恩情,不要等离去的时候把遗憾留到终生。所以在第一个佛殿里你可以向阿弥陀佛祈求保佑父母身体健康。”听了导游的一席话,我把眼光投向了这位没有牙齿的八十高龄的山东游客。
同车的时候,闲聊中知道这位老人是来自山东菏泽的,陪同他前来的有他的儿子和孙子,儿子四十多岁,孙子二十几岁,他们都不善言辞,看上去好像是农民,衣服穿得也不是很好,但我感觉到这位儿子是一位真正的孝子,让他八十岁的老父在有生之年来到美丽的西湖看看,带他到乌镇去走走,他们用行动在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令人感动!想想自己有带父母去外面旅游过吗?心里不免惭愧万分。
导游说寺里有三件宝,第一件就是观音殿中的千手观音,是用一根大樟木雕刻而成,非常精美,在全国的寺院中是很少见到的。殿里还安放着一千尊的观音菩萨的不同造像,精致无比。
第二件宝则是大雄宝殿中众多的菩萨塑像,你能看到整个大殿的许多地方都放上了菩萨,甚至在大殿的横梁上也放上了菩萨,这在全国的寺院中是绝无仅有的。大殿正中放着三尊涂金大佛,正中的那座就是如来佛,代表现在,左面一尊叫阿弥陀佛,代表过去,右面一尊是药师佛,代表未来。到过很多的大雄宝殿,都是根本不懂,今天真的学到了不少知识。
第三件宝是如来佛像后观音菩萨前的一个个金袋。她先不说这金袋为何是宝。却给我们讲述观音的故事:你看观音脚踩的是一条大鱼,那叫鳌鱼,黄山上不就有鳌鱼峰吗?早有所闻。据说鳌鱼经常兴风作浪,被观音镇住,一脚踩在鳌鱼头上,于是就有独占鳌头的成语,原来有这样的典故啊,是出自佛教的故事。观音的周围众仙聚集,她特别提醒我们注意两位菩萨,一位脚特别长,一位手特别长,手上还托着一个月亮,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不是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原来讲得就是这两位神仙,呵呵,从来没有哪位语文老师讲得如此透彻!最后导游给我们揭开谜底了,那金袋里装得是什么宝贝呢?是一张罗汉的像,你抽到的这张就是你的护身罗汉,你可以把你的零钱捐助给寺院,多少不限。接着拿着这个小金袋到庙里的师傅处为你讲解,然后给你一张纸条,把它贴在另一间屋子里供养起来,当然,你又得掏钱。导游和寺院就是这样完美结合的。在寺院里有如此详细讲解的导游还是第一次见到。
当我们跨出寺门的时候,又一次听到成百小鸟的鸣叫,又有一批批的游客前来感受这令人不解之谜。
丈母和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