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牛家书  8月里直奔5000点而去

(2007-07-27 14:46:51)
标签:

股民

股市

理财

幽默小品

股票

财经

小小说

分类: 沙牛家书
 沙牛家书  8月里直奔5000点而去(附小小说两篇及评论)
    本周一的向上跳空大缺口,既宣布了所谓是“中期调整”结束,也宣告又一轮创历史新高的大行情正式展开!这一罕见的“利空出尽大缺口”至今已经有4个交易日未补,应属向上突破有效,再回补封闭已难!
    这一大缺口应是此轮行情做多主力的生命线,如若被封闭,则表明又回到“5。30”调整市的阴影里,并有可能出现“三重顶”,其量度跌幅应在3400点以下,可能吗?老沙认定绝无可能!
    应该看到,市场在创出历史新高后,权重银行股主动蓄势,引导市场放量强势震荡,以消化套牢盘和获利筹码,这有利于市场后继稳步震荡走强!
    应该看到,目前正值中报公布期间,上市公司良好的基本面以及整体从未有过的优良业绩,成了股市在历史高点不断刷新历史的推进器,在即将出现的业绩浪中股指想不涨都难!
    应该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8月里必然还要不断创新高,人民币升值是此轮大牛市生成的土壤,用股民最朴实的话来讲,“人民币值钱,我们中国的股票就会值钱”!
    在我看来,一是调整结束,二是中期业绩优良,三是人民币加速升值,三管齐下,8月的中国股市必然要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直奔5000点而去!
    股民朋友们,安心地欢度双休日吧!

   

    双休日又来到了,这一周既兴奋又辛苦,还是看看老沙的小小说吧,为了帮助大家解读我这多年前的作品,附上一位文学评论家写的评论,纯粹是为了休闲、好玩,创历史新高了嘛!高兴嘛!

   

   每件事的发生都有着特殊的背景(《老沙博客》书中小小说篇之十)
   “记者同志,我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别把录音机对着我,也不要记录……
   “当时,我绝对没有想到是为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真的,确实没这样想!
   “事情再简单不过了。前天,下夜班路上,我捡到一只皮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洋人用的钱。是在夜里,我不敢一个人站在街上等失主,就赶紧跑到派出所。民警同志认识这些钱,说是一万多美金。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不瞞你说,当时我心里还有点害怕哩!我想早点回家,可民警同志非要我留下姓名才让走,我只好让他看了看身份证。今天早晨听说经过民警同志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失主。我刚刚才晓得失主是一位马来西亚商人,我怎么会在前天就想到为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呢?
   “看来你是非要我说出点什么来不可啰……好吧,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我可从来没跟人讲过!
   “嘿,怎么说呢?就不说了吧……好,说就说吧!
   “我妈妈是个清洁工,刚解放那年就开始扫大街,一扫就扫了40年,直到去年扫不动了才退休。妈妈40年来扫出的垃圾能堆成山,也扫到了许多行人丢失的钱物。妈妈单位里有一本拾物交公的表册,妈妈40年来上交的手表就有148块,金项链17条,金戒指36个,钱包266只,至于硬币、钞票什么的,多得无法统计,有一回……我能在阳台上站一会儿,等一等再说吗……
   “有一回,妈妈在马路边捡到一个刚出世的女孩,这个女孩就是我……我很爱现在的妈妈,但是有时候也……
   “好了吧?明白了吧?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了吧?”


  关于电影其实是关于火车的故事(《老沙博客》书中小小说篇之十一)
   这个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明年。
   铁道部部长请来了全国所有列车上的卧铺车厢列车员,大约有好几千位吧,齐聚在首都最大的一家电影院里。待大家坐定、准备开会并聆听部长报告时,电院里的灯全熄灭了!很快的,音乐声响起来,舞台上的幕布拉开,银幕上开始出现画面……哦,原来是一场电影招待会!
   这是一部最新的美国大片,其情节之曲折、男演员之潇洒、女主角之性感、音乐之动听、画面之美妙……全都没说的――世界一流!
   随着情节的展开,电影中男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牵动着每一位列车员的心,许多人开始落泪了,轻微的抽泣声时而响起,时而又被一种强大的自制力所控制住。在死一般的沉寂过后,终于有人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于是哭声响成一片,有人掏出手绢、餐巾纸,有人以袖抺面,甚至有人用右手食指做成勾状横着从左眼往右眼一刮,把洁净的泪珠无偿地洒向旁边。
   故事很快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得到彻底改变,喜剧情节一环套一环地展开,列车员们个个都破涕而笑……可是,就在男女主人公经过重重挫折,又经过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就要久别重逢、就要在他们20年前分手时的大树下热吻,甚至就要在那散发着芳香的草堆上宽衣解带时,从电影院最后一排的两个出口或进口处进来两支人马,她们扫起的灰尘很快使电影画面变得模糊起来,也使一些列车员咳嗽起来。“电影还没完,怎么能清扫场地呢?”有列车员大声地责问起来。可是,扫把还是在不停地挥舞,灰尘还是在不停地飞扬……
   灯亮了,电影也不再放了,铁道部部长出现在银幕前,他示意大家安静,也示意清洁工停止清扫场地,而后只说了一句话:“全国卧铺车厢的列车员同志们,今天的现场会到此结束!”


故事及故事的本身
    ——沙黾农作品中的时空意识
      吴成官
   本文试图就文本的时空构成要素的张力探索沙黾农作品中“背景”的艺术魅力和虚拟叙事模式下隐喻艺术手法的时空穿透力。
  
折叠中的全景式 “背景”
   ――《每件事的发生都有着特殊的背景》解读
   《每》一文主要记述一位拾金不昧姑娘答记者问时精彩的答语片断。其中涵盖着纵横交错的“特殊的背景”,作者有着强烈的时间和空间意识,对故事的叙述位置感把握得恰到好处。
    首先,我想引入数学论证法中的反证法证明一个文本本身所隐藏的背景:假设记者的一个提问为,“请问你这样做是不是为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而这个假设性问题产生的结果便是直接构成我们所见的文本本身(“‘当时,我绝对没有想到是为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真的,确实没这样想!’”),因此这个隐藏背景必然成立是毋容置疑的。这个背景不但能帮助读者理解好作品本身,还关系到作品的外延的理解以及另一个次要的背景(记者提出问题的特定的职业背景,为什么要提这个隐藏着特定的具体答案的问题呢,这也是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但这并非本文所要论述的,因此不作展开)。
    从构成文本的符号本身出发,即姑娘的答语片断,我们不难发现隐含其中的两个关系密切的背景:一是姑娘交待如何捡到钱包如何处理钱包的始末。二是姑娘述说的母亲默默无闻的先进事迹。前一背景无疑是所有背景的源头,这一背景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前面假设和推断的徒劳。后一个背景则是行文安排的一个内置形式,即“自身故事的叙述”的具体表现。第三人称的叙述模式使人物获得了“故事外叙述(叙述者并不与人物存在于同一个层面上的叙述)”的话语权力,从而加强了故事厚重度,正是通过文本中故事叙述者(姑娘)介质功能与被叙述故者(母亲)进行对话,使得被叙述者(母亲)在参与故事的进程中创造了文本的解读意义。由此可见,姑娘拾金不昧的内在品质形成,母亲行为的渐移默化的熏陶,后者的行为是前者的行为产生的必然背景。
    背景的纵深,超越文本本身的一个更大的背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实、谦逊、质朴)产生的深远影响。反之,另一个背景也将引起读者的思考,文本的启发性和前瞻性将文本本身放置在一个起承转合的浪尖上。文本本身(或者说叙述事件)对未然社会的影响功用:社会经济大潮冲击下民族传统美德的遗忘和坚持,以及这两个命题的时代命运。简而言之,文本本身是洞察未然社会的已然的支持背景。
    作者巧妙地抓住了环环紧扣的一系列事件中的黄金节点,并极尽笔力表现这一黄金节点。从这一节点出发,直抵社会现实的要害之处。执一节点而舞动全链条,管中窥豹而又隐身其中。米兰·昆德拉指出,小说以它的自己的方式,通过它自己的逻辑,依次发现了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维度。背景“存在”的品质正好暗合了不同维度的审美需要,从而直接构成一个可体验可理解的三维艺术空间。
    作者从微型小说的文体需要出发,短小精悍地抓住读者阅读需要的表达因素。纵横交错地架构和隐藏“特殊的背景”,不动声色地进入叙述的暗流。立足于文本时间中的“现在”,从“现在”中把握“过去”和“未来”,这样“特殊的背景”就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学意义。具备广泛社会学意义的“特殊的背景”全景式展现,使过去、现在和未来浑然一体,瞬间整合一个时空秩序,而这个时空秩序恰恰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诗性哲学。

 

 时空因素中隐喻的独特性
    ――《关于电影其实是关于火车的故事》解读
   《关》文记述的是一场意境曼妙的卧铺车厢列车员的电影招待会,因为清洁工提前清扫场地而草草收场的事件始末。这篇微型小说所强调的是虚拟的叙事模式。隐喻是这种叙事模式的主要特征:隐喻叙述的不确定点的审美艺术,隐喻的“所指和能指”,叙述时态的选择及其独特效果。
    首先,虚拟的叙事模式营造许多不确定点,叙事的不确定形成理解的断点(或者说是理解的断裂面),从而造成审美视角的跌宕。比如,小说开头开始标举的故事时间(“这个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明年”)规定了文本的叙述时间和叙述角度(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角度)。未发生的事件的现场直播式叙述,这无疑是一种反传统后现代写作手法,直接导致读者的传统阅读思维的陌生化和不适应,这就是一个文本提供的不确定点。电影招待会的意图何在,这又是一个不确定点。为什么清洁工提前进入电影院清扫场地,这又是一个不确定点滴,电影的草草收场和铁道部部长唯一的言辞也是一个不确定点……这些不确定点都是作者给读者设置的读解圈套。读者在整体读解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读解介入、读解纵深和读解结论。不确定点的内在张力和读者主观意识的参与作用使得作品的意旨若暗若明。这正是隐喻艺术魅力所在。
    然而单单理解隐喻在作品中的功用还是不够的,行进中的现时客观现实才是作品映射的目标所在。根据罗兰·巴尔特主张“所指和能指”的符号学“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指”是文本直接呈现出来的表面事件;“能指”则是表面事件的喻指。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一是“电影事件”的整体符号化,这是由作品意旨的同一性决定的,表面事件(“电影事件”)各要素的聚焦使作品的意旨浮出水面;二是表面事件各要素和现实事件一一对应,这是由要素的相似性决定的,是理解的纵向路径。“所指”即文本呈现的美不胜收的电影画面,观众如痴如醉的情感投入,清洁工的突然进入电影院打扫卫生中断电影播放等读解材料。“能指”则是一个层次渐进的展现,较表层的是对国有铁道运营行业列车员的服务态度的批判;进一步是国家垄断行业的惰性表象;还可以理解为一切阻碍现代化进程中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作品运用了施事者和受事者的时空转换手法,作用于别人的作用于自身的哲学思维进行事件的虚拟,从而完成作品的审美定势。
    以上论述解释了隐喻与现实因素之间的关系。就写作意图而言,作品无疑是对卧铺车厢的列车员恶劣的服务态度的讽刺以及铁道部的整顿措施的实行,前一种情况的已然存在和一直存在,后一种情况的正在实行和未竟状态。这就涉及过去时态和现在进行时态的多重叠加,运用未来叙事时态作时态上的统一,时态上的相对统一是理解作品主旨的基础。就叙事的时空因素而言。作者运用未来时态叙述故事本身,是因为映射的现实本身正处于进程中的发展状态,事件的轮廓尚未明晰,然而作家的职业敏感却捕捉到这一现象的本质。海德格尔指出:“我们往往忽略的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感受到的存在之深度和本源,向我们的心灵的本性突然敞开。”(R.W.Ingarden,The Literary Work of Art,1973,P.291)在“向我们心灵的本性突然敞开”的同时,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在自己脑海中的投射,粗线条的勾画出事件存在的根源内核,然后选择了特定的环境、空间和事件表现它们的存在,更加精准地介入“存在之深度和本源”。如果运用过去时态或者现在进行时态去建构故事框架的话,作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不免受到削弱。因此,未来时态叙述故事本身可以说是作品表现的最佳选择。
    这种以时空转换为基础虚拟的叙事模式完成了作品的叙事基调。换而言之,隐喻的具体表现本体是时空转换之下产生的现实镜像。脱离了时空因素很大程度上导致隐喻的真空和不可理喻,这是作品具体的审美艺术表征的危险悬崖。

   《每》、《关》二文在叙事学意义上是一脉相承的,突现了作者时空宇宙观的强烈思辨能力。《每》文运用现在进行时的同步叙述建构故事空间,通过大故事套小故事和隐藏事件背景达到了作品的预期目标;《关》文则是运用未来时态拟写尚未定论的事件,通过时间的推进和场景的拟设完成艺术再现。由此不难发现,两文都是站在宇宙时空的三度思维空间的高度上实现故事生产必要空间的话语聚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