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来到王社长的办公桌前,寒暄几句后便讲明来意:“我来……是想请贵社给我出本微型小说集。”
“这想法不赖,”王社长点上一支烟说,“目前在国内还很少有个人出微型小说集的。”
“这是我的作品。”我满怀热望地拿出一个大本子,上面贴着近几年来我在几十家报刊上发表的一百多篇微型小说。
“你的作品我大都看过。我很爱看微型小说,尤其爱看你写的微型小说。你的作品结构严谨,语言幽默,富有戏剧性,带点荒诞,结尾又往往出人意外,很有特色,很有……”
王社长对我的作品竟然这么赏识,啊,我碰到知音了!看来出书的夙愿很快就要实现了!
“不过,”他猛吸了两口烟,接着说,“识货的人并不多,你的作品出集子,估计读者有限。我担心书印出来会卖不掉。”
“会卖出去的!”我赶紧说,“因为已经有二十位幽默大师给我的集子作了序,他们每人写了一句很诙谐的话;几位雕刻家也同意以他们的微雕作品作为我这本书的彩色插页。王社长,你想,小说是微型的,序是微型的,雕刻作品也是微型的……”
“这主意相当好,不过……”他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说,“为了确保我们出版社不亏损,书印好后你得负责推销一半。行吗?”
“这……,王社长,我还有个好主意,你听了不但会取消要我负责推销一半的要求,还会大大地增加这本书的印数!”
王社长猛地站起来,“那你说说!”
“我的这本书的壳子不用硬纸做,用人造革做,做成经常在开会时发的那种小黑包的式样。封面上得端端正正印上书名;封面的背面,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封二,除了有拉链、口袋什么的以外,再配上一个微型电子计算器;封底的背面,也就是封三,那就更妙了,最近报上不是说日本发明了一种薄型的、挂在墙上的彩电吗?进口一批!让这种薄型彩电挂在书的封三的口袋里!”
“绝妙!不过,你这本书造价太贵……”
“再贵也会畅销!我这本书毕竟是书!私人买不起公家会掏腰包,用公款买书通行无阻!”
跟王社长签好合同后作者便死了。清明那天,作者父亲在坟前对他说,他死后,那本书一再加印,十分畅销,发行量已达一百万。但是,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买那本书只要书壳子,而那些微型小说呢?——印刷厂根本就没有印!
(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没想到当时的“预测”在现代都变成了现实,而且有过之无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