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想当教师,可是,他既无文凭也无“后门”,乡里的中、小学年年添教师,总也轮不上他。
听讲北京有个“鲁迅文学院”要招函授生,唯一的报名条件就是交四十块钱,很快,他便成了“鲁迅文学院”中的函授学员。
每个月,文学院总要寄一份学习材料给他。由于他的家乡地处水网地区,邮路不便,学习材料便被邮递员先送到乡政府广播站,再通过“广而告之”节目播放取信通知。这样,每个月,喇叭里总要传出这样的话:“苏育生同志请注意了,鲁迅文学院给你寄来了材料,请尽快来取!”
他连续三年参加文学院学习,这样的广播便多达三十六次,连娃娃们都知道了有个叫苏育生的人在一个名叫“鲁迅文”的学院里学习。
今年乡里有一个语文教师的空额,校长说:“赶快把那个苏育生请来,他在鲁迅文学院学习了好几年,当名中学语文教师还不绰绰有余吗?”
(写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