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大连、朝阳、锦州...,常州...,上海...世博...,在北京的时间不多,虽然很辛苦,但逃离了北京的酷暑桑拿天,,这些地方是走到哪里都是雨一直下,就当是避暑了,哈哈...辛苦中快乐着吧!
团里休假,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在午后悠闲淡定的喝着淡咖啡,专注的翻阅一直想看的书,将夏日的炎炎酷暑拒之窗外,终于可以不用在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后,一日之间忙三火四的数次往团里剧场或录音棚狂奔,也终于可以不用临时更改或推辞掉已经定好的演出和活动,起码让人家觉得潘军不是那么没准儿的,呵呵...不过只要团里一开始工作,没准儿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是为什么呢......?部队就是这样的了,那是本职工作嘛...潘老师一直就是个忠于职守的人啊
也终于有时间看几部早就想看的电影,当然有《唐山大地震》,这部赚足了观众眼泪和钞票的电影,我所有的朋友看完这部电影,到第二天眼睛都还肿,我本来就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如果看这部片子那还不得哭得淅沥哗啦,于是觉得应该选个合适的时间,隆重的去看,因为是冯小刚的电影,就更要认真对待,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导演的电影,能让我主动认真地观看,并能有些许感慨和共鸣的也只有冯导的电影了。
...一个发生在23秒与32年之间的丝丝扣扣、牵不断、理还乱的故事,故事里,夫妻、母女、母子、姐弟的情感和生活在23秒强震之后,发生裂变,夫妻阴阳相隔、母女天各一方,时光的别离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与心的相隔,姐姐因为母亲的那句几近崩溃的状态下,万般无奈中说出的“救弟弟...”的话,从此将心包裹起来,不愿再面对现实中的母亲,开始了长达32年的心理困境。
一个小小的女孩,就因为她是女孩,就因为她是姐姐,所以要凡事都让着男孩...弟弟,包括生命的权利...,同为曾经的小女孩,我太能体会剧中姐姐的那份将被母亲抛弃的惊恐和疼痛,电影中母亲的抉择也代表了全中国千千万万母亲的抉择,这是中国传统习俗中,无法回避的现实,真是无奈啊,但试想想如果我是母亲,我该怎么办呢?面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一句话决定一个生存一个毁灭,多么可怕而残酷的现实,但我知道...如果可以...做母亲的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回自己的孩子的生命而决不论是男是女,因此这个纠结,也许只有在女人做了母亲之后才能解开。
剧中真正触动姐姐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当旅居加拿大的姐姐以志愿者的身份回到中国,和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起参与到大地震救援中,在汶川大地震灾区,她亲眼见到生命之脆弱,人生之无常,已为人母的她才深刻体会到当初母亲抉择之无奈,而当姐姐回到曾经的家乡,见到心都碎成渣子的母亲32年来被愧疚和痛苦所折磨的非正常的生活的时候,她终于明白,自己的那份自私带给自己的亲人是怎样无情的伤害。
电影如我想象,但眼泪并不像朋友们那样从头流到尾流个不停,在眼泪背后,更让我动情的是电影的美好结局,用冯小刚的话说:“我愿意在我的电影中看到和解,我愿意在我的电影中释放我的善意”。我感动于冯导的这句话,这其实也是绝大多数的人愿意看到的美好的结局,这更是所有人一生虽历经磨难但仍向往并为之追求的真善美的和谐的人生的结局。一部电影代表着导演的思想和精神,几乎看了冯小刚所有的电影,无论是冯氏喜剧还是正剧,从精灵古怪、嬉笑怒骂到深邃含蓄、情深意重,他的睿智和深刻在与时俱进,而《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又更凭添了一份勇气。我欣赏...,不仅仅欣赏他的电影,也欣赏他和徐帆那份面对生活和舆论的坦然、淡定。生活永远不会完美无缺,冯小刚和徐帆的生活也一样,但他们的相依相知、相扶相持使他们有勇气面对生活给他们的一切挑战,面对自己的病痛,冯导选择顺其自然,说不会为治疗而放弃生活的爱好,并庆幸不是不治之症,多么洒脱而从容的人生态度。而徐帆说的:“冯小刚是在拿命对我好...夫妻之间会经历很多磨难...在关键的时候他是拽着你的...他领养了我的心灵...,”使我感知并潸然泪下,短短话语,道出了她和冯小刚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这不也是我和无数的信仰真爱无敌的善男信女们一直追求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吗?
人生长河、风风雨雨,有幸在一起牵手人生,并不是吃喝拉撒睡那么的简单,在物质生活及其丰富满足的今天,人们却更多了一些迷茫和空虚。曾经发誓要永世相伴的爱人,开心美好时可以一起欢笑,危难痛苦时是否能携手面对?徐帆的真情告白,让我看到了人之精神力量的可贵,并深切感受到他们夫妻之间爱的真谛。也明白了冯小刚《唐山大地震》之所以能全方位展现人与人之间大爱真情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了对人生困苦的切身体会、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才有了这部电影的情深之绵长、大爱之无疆,冯小刚在用生命的体会来讲述这个故事,徐帆在用生命的体验来演绎电影人生。
也许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唐山大地震,这是一个告诉我们:帮助他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救赎他人的心灵就是救赎我们的心灵的爱的延续的故事。
人生的至高境界我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我亦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