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分单双号行驰的第四天,我的车是双号,恰逢周一、周三去团里,都是单号,都不能开车,在上班高峰,打车还真不方便,避过高峰似乎好点,原以为道路应该是一路畅通的,但在上下班高峰我必经的西北四环中关村出口照堵,只不过是拥堵的地段稍短点,虽说有近一半的车不能出行,但预留出来的奥运专用通道一直就空着,所有的车又都挤在其它的道上,因此拥堵也就不奇怪,只是西北四环中关村这个出口的拥堵就没有办法解决吗?
这几天打车来往,倒是觉得挺舒心,不用聚精会神眼观六路,可以静心欣赏窗外的风景,而且现在北京的出租车都还干净,师傅的服务态度也不错,特有意思的是有一回遇到了号称“北京第一的哥”的一位窦师傅,那车坐的真是挺长见识,给我留下深刻的极嘉的印象,从刚上车我就被窦师傅满脸洋溢的热情的微笑所感染,上车后的几句问询也让我觉得亲切自然,闲聊之中窦师傅从奥运会到汶川地震捐款,从北京的文物古迹再到接待乘客所说的几句简单的英语,我渐渐看出窦师傅绝对是“北京的哥”中的有心之人,聊得高兴之处,窦师傅开始给我播放今年五月一号北京台一档栏目给他作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是那威,窦师傅在节目中侃侃而谈,地道的京腔京韵却又蹦出几句英语,说到服务这块儿就更是头头是道,正因他会说基本的英语口语,服务周到又热情,态度亲切又自然,才被冠以“北京第一的哥”的称号。看完电视,窦师傅又拿出一张北京晚报,说这是晚报一记者坐他的车后给他写的一篇报道,按照报上的指点,我一一在小小的车上寻么,还真发现不少外国友人送给窦师傅的纪念品,有美国人送的墨镜,现在就架在窦师傅的鼻梁上呢(看来窦师傅还挺在意这件礼物,一个劲儿问我酷吧,像不像飞行员),有蒙古人送的纯牛皮的钥匙包,有日本人送的笔,还有哪国人送的纸巾盒。。。。。。等等等等琳琅满目,从这些礼物就能看出外国友人对窦师傅服务的满意度,更绝的是窦师傅车上还有一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较复杂的英语会话,窦师傅说自己年纪大了,记性不是很好,就将这些会话都记在本上,有外国朋友坐车,就拿出来边看边说,很多外国朋友都被窦师傅的精神所感动,都会主动教他几句,这一来,窦师傅的小本上记录的语言种类越来越多,窦师傅说他的英语老师除了他的儿子就是他的这些外国乘客了,现在他已经开始学说日语法语的问候了,而且这些乘客还都愿意再次乘坐他的车,因此,窦师傅又特意印制了中英文的名片,真是一举双得呀,窦师傅说他两年前才从某文物古迹修复单位下海开出租,他的服务宗旨是:以最快捷的时间、最安全的行车、最简短的道路、最真诚的微笑将乘客送到目的地。我不禁佩服窦师傅的有心、用心和热心。
“奥运会就要开始了,出租车是北京的门面,咱出租车司机更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咱也是北京人的代表啊,咱一定要让所有来北京的客人看到北京人就是热情,就是有素质。”这可是窦师傅的语言,我一点都没夸张,我心里是真挺服气,挺为咱北京服务行业有如此朴实却又高素质的司机而自豪,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将出租车开得如此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司机呢,相信大家也跟我有同感吧。窦师傅现在也是行业里的先进模范了,因此他所在的公司还奖励了他二百块钱呢,虽说不多但窦师傅很珍惜,用他的话说:“钱多钱少无所谓,这是荣誉”,我对窦师傅的敬佩又添几分。说话间,窦师傅轻点刹车“到了您呐”,不知不觉中,后海的景色已出现在我眼前,一看车费,还真是比以往要少呢,怪不得窦师傅在忙着介绍自己的同时还不忘告诉我,他选择的这条道,比别的道要快还省钱,果然啊。窦师傅的一句“谢谢您,您慢走,回见”让我觉得无比温暖,心情格外轻松,“谢谢您,师傅,我记住您了”转身看去,那辆红色的小车已轻快的汇入熙攘的车流中,我知道他将给更多的人带去微笑、热情和真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