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忧草:“诺奖女婿”是阿Q精神的广而告之

(2014-10-16 08:52:59)
标签:

诺奖女婿

阿q精神

教育

时评

汪忧草

分类: 忧草观察

“诺奖女婿”是阿Q精神的广而告之
发布时间: 2014-10-16 08:32:15  来源: 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作者:汪忧草

 

汪忧草:“诺奖女婿”是阿Q精神的广而告之

 


近日,有网友拍到安徽蚌埠一中挂出“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标语,并把照片发到了网上。该标语引来无数网民吐槽,认为蚌埠一中在给自己“贴金”。10月15日,蚌埠一中相关负责人向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回应称,学校初衷并非“贴金”,只是借机宣传该校优秀学生吉娜。(10月15日中安在线)
 
对于网友的吐槽,蚌埠一中负责人直言“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并解释称,奖项揭晓后,先是吉娜的同学和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内道贺,称埃里克-白兹格是“蚌埠女婿”,接着蚌埠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也使用了“蚌埠女婿”一词,“称埃里克-白兹格为女婿,并非学校首创,只是从媒体的叫法顺延而来”。
 
但这样的解释实在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这种“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攀附意识,并不会因朋友圈里的私下道贺、也不因当地媒体“蚌埠女婿”的媚俗提法而被稀释,倒是更清晰地说明了,这种攀附意识在一些地方还有相当广泛的市场。
 
从诺奖获奖人的履历看,白兹格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成就是在2006年,而这一研究是他1990年代在贝尔实验室开始的。而蚌埠一中所夸耀的那位“女学霸”2000年秋天才赴美留学,他们两人的交集甚至可能发生在2006年之后。“女学霸”自然因为白兹格获得诺奖而成了“人生赢家”,但这与蚌埠一中的逻辑关联实在与“假如潘金莲不推开窗子,中国早已成了发达国家”一样搞笑。
 
蚌埠一中拿这种没有太多逻辑关联的东西来显摆一番,其实就很像鲁迅小说中赵太爷儿子中了秀才,报喜锣声进村的那天,阿Q手舞足蹈地自认起光采来,称他与赵太爷原是本家,论辈分要比秀才长三辈。但阿Q同学的“精神胜利法”,毕竟只是鲁迅先生对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逆来顺受的绝妙写照。而我们的中学,实在没有必要拿这种不着边际的“精神胜利”来为自己脸上贴金。
 
说到底,蚌埠一中拿“我校女婿”来显摆,与其说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倒不如说是一场演砸了的崇洋媚外“秀”,无意中暴露了骨子里的阿Q精神。我就纳闷:这样阿Q的学校,又怎么能培育出国家栋梁之才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