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忧草:人大附中究竟是不是“家电大卖场”
标签:
人大附中择校费家电大卖场汪忧草教育 |
分类: 忧草观察 |
汪忧草:人大附中究竟是不是“家电大卖场”
2012-11-06 10:01:38
作者:汪忧草
近日,新华社在一篇稿件中,引用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2012年北京市小升初概况》,称“北京人大附近的一所名校,小升初择校费50万元到80万元”。报道一出,北京人大附中反映强烈,矢口否认曾经收过择校费。(中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
中国文化素来讲究忌讳,《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开其先河,我看新华社报道中以“人大附近的一所名校”来委婉地指代人大附中,或许也是出于对这所京城名校的尊重与避讳。有意思的是,人大附中刘校长倒是毫不忌讳、大大方方地“对号入座”,更要求“新华视点”记者“冲进来看看,找任何家长问问,看看我们收过费没有,几乎没有”,让人看不到面对批评时应有的平心静气,倒是显得沉不住气、底气不足。
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在人大附近,还真有不少颇有名气的中学,不只有人大附中,还有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要“对号入座”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心平气和地面对质疑,需要让事实来说话。刘校长如果要矢口否认收取了择校费,其实不需要嘴硬,只需要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薄公堂,当然还要准备公开自己的账本,要让人大附中过去几年的收支往来经受住公众的挑剔,至少要经得住法庭指派专家的审核。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曾经如是说。但在当下中国,这话却“与时俱进”成了“其实地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可不是嘛,当中小学教育发展越来越不均衡,择校现象成为“只应中国有”的一景时,择校费泛滥成灾,终至成了看不见、说不清的一笔糊涂账。当一个又一个学校都在那里大收、特收各种名目的择校费、转学费、插班费、素质教育费、实验班费、增化补差费、奖学金费、军训费、保安费、补课费、注册费……我们的中小学校也就成了另类的“家电大卖场”。
诚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所言,家长将学生放在学校作为抵押,就绝不会出来说我交了多少钱,这就注定是个无头案,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0万也好,80万也罢,你情我愿;第二,交了钱从无收据,更无交钱证据,没有证据,就只好哑巴吃黄连;第三,厉害的职能部门和领导们的关系早已搞定,因为他们的孩子来都是免费,他们也就不会找上门来查处什么择校费的。应该说,这三个因素,客观上导致那些收取择校费的校长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矢口否认自己收了择校费。
但倘若真的收了择校费,就难免不留下蛛丝马迹,留下这样那样的环境证据,甚至隐隐约约留下一条证据链,比如已经从人大附中毕业的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证言,或者目前就读人大附中同学或者家长的证言,又或者银行转款、取款记录,再或者曾经在人大附中任教的老师的证言等等。人大附中是首都北京最有知名度的中学之一,我们当然希望她很“另类”,希望她不是像其他学校一样,变成另一所收取这个费那个费的另类的“家电大卖场”,但这必须靠证据来说话。
人大附中是不是“家电大卖场”呢?我们并不需要人大附中“自证清白”,倒是希望人大附中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清誉”。
来源 > 荆楚网

加载中…